集成电路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4月11日,A股市场迎来半导体板块集体强势爆发。这一涨势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刻且复杂的国际经贸背景,是我国在半导体领域针对美国长期不合理制裁的一次有力反击。
此次半导体板块的爆发,核心源于一项关键政策的出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根据海关总署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看似简单的规则调整,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直接将反制的矛头精准指向美国芯片厂商。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先发优势,频繁挥舞制裁大棒,对我国半导体产业进行围追堵截,严重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正常秩序。从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打压我国半导体企业的海外发展,美国的种种行径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利益,也扰乱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稳定。如今,我国按照流片地认定集成电路原产地,在此基础上对原产于美国的芯片加征关税,无疑是一场精准有力的回击。
美国的芯片企业,如英特尔、美光、博通、德州仪器等,长期占据着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以英特尔为例,其生产的CPU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计算机领域;美光的存储芯片在数据存储等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博通和德州仪器的芯片更是渗透到电子设备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这些企业的产品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将面临高额关税。这使得它们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性价比上远远无法与国产芯片或其他非美国产地芯片竞争,基本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
除非这些美国芯片企业将生产转移至亚洲的代工厂,如台积电、三星,甚至是中芯国际,否则难以逃脱失去中国市场的命运。但转移生产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到技术、设备、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
在此次政策调整中,模拟IC领域成为核心受益方向。目前,模拟IC市场几乎被美国厂商主导,德州仪器更是行业内的巨头。我国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国产模拟IC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凭借本土优势,不仅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还能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有望逐步实现对美国厂商的国产替代。
受此消息影响,A股市场相关个股反应强烈,这不仅是市场对政策利好的直接回应,更代表着投资者对国产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这次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主动出击,准备充分,对美国芯片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精准的制裁措施出台,持续打击美国不合理的贸易霸凌行为。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在这场贸易博弈中,谁先熬不住,市场很快便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