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部队为小战士胡修道请功,一人歼敌280人,上级直接驳回:不可能,请重新审查!而最终结果只有四个字:情况属实!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美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上甘岭,集结了重兵准备发动猛烈攻势。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进攻计划,调集了数万官兵、数百门重炮和大量坦克装甲车,准备一举拿下这片阵地。在他看来,上甘岭地区是朝鲜半岛中部的咽喉要道,只要拿下这里,就能打开通往平壤的通道。 597.9高地是上甘岭战役中的重要争夺点,它扼守着通往志愿军纵深防御地带的关键通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关系着整个战局的走向,每一个阵地都是志愿军誓死也要守住的战略要点。 就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一位年轻的四川战士即将创造出惊人的战绩。他就是来自四川省金堂县的胡修道,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 胡修道出生在1931年10月,从小在农村长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一样,他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决定参军入伍。 1951年6月,二十岁的胡修道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后,他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在这支部队里,胡修道认真学习军事技能,刻苦训练战术动作。白天,他和战友们一起挥汗如雨地训练;夜晚,他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战术要领。 部队里的老兵们都说,这个四川娃子训练刻苦,枪法准确,投弹有力。尽管胡修道从未经历过实战,但他坚持不懈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11月初,美军开始对上甘岭发动大规模进攻。志愿军第12军接到命令,要死守阵地,决不允许敌人占领任何一个高地。 在这个关键时刻,胡修道所在的5连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守卫597.9高地附近的几个关键阵地。这些阵地是整个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一旦失守,将给我军防线造成巨大的缺口。 1952年11月5日,胡修道第一次正面面对美军的进攻。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密集,整个阵地在轰炸中颤抖。 在3号阵地上,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战友滕土生一起抵挡敌人的进攻。他们用手榴弹、爆破筒等武器,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 随着战斗的持续,胡修道逐渐适应了战场的节奏。经过连续的战斗,他和战友们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然而战场形势急剧变化,9号阵地出现了空缺。胡修道和滕土生接到命令,立即赶往9号阵地支援。 在9号阵地上,两人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凭借熟练的战术配合,再次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敌人的尸体在阵地前堆积如山。 就在这时,10号阵地传来紧急求援信号。胡修道和滕土生又立即转移到10号阵地。 在10号阵地,排长带来了新的命令。但一颗炮弹突然在排长身边爆炸,临终前排长留下"死也要守住阵地"的遗言。 战况越发激烈,滕土生被调往其他阵地,胡修道则被命令返回3号阵地。当他回到3号阵地时,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 面对敌人的又一轮进攻,胡修道开始了独立作战。他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布置火力点,合理使用有限的弹药。 敌人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胡修道在3号和10号阵地之间来回穿梭。他像一个移动的堡垒,在两个阵地间灵活机动。 敌人被这种顽强的抵抗激怒了,派出坦克和飞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阵地上的弹坑越来越多,但胡修道依然坚守岗位。 在连续的战斗中,胡修道的弹药逐渐消耗殆尽。但他利用战场上收集的武器弹药,继续进行抵抗。 当最后一颗手榴弹也用完时,胡修道抓起自动步枪,准备与敌人展开最后的决战。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援军终于赶到了,胡修道成功地坚持到了最后。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他一人打退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胡修道所在连队向军部递交了请功报告。这份报告中记载的惊人战绩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 政治部主任在看到"一人歼敌280人"的战绩后,立即表示质疑。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普通战士的作战能力,因此他要求重新核实战斗详情。 为了确保战功核实的准确性,上级专门组织了一个联合调查组。调查组深入战场,详细走访了参战人员,收集了大量的物证。 经过详尽的调查和严格的审核,调查组最终得出了"情况属实"的结论。这四个字的背后,是对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非凡战绩的最好证明。 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胡修道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这个荣誉不仅是对胡修道个人英勇表现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褒奖。他的事迹在全军广为传颂,激励着更多的战士。 同年6月25日,胡修道作为代表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会议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除了英雄称号,胡修道还被授予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这些荣誉成为中朝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见证。
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部队为小战士胡修道请功,一人歼敌280人,上级直
百年战争录
2025-04-12 11:40:45
0
阅读:120
用户16xxx63
一个班、一个排的战友都牺牲了,怎样统计?怎样证明?不管怎样,向英勇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