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年,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处以腰斩。由于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被斩为2截的俞鸿图,并没有立即咽气,他颤抖着用手指蘸血,在地上连续写了7个“惨”字后,才痛苦万分地死去。 雍正十年,俞鸿图因其清正廉洁的品格,被任命为河南学政,主管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事务。尤其是在举人考试等科考事务中,他的职责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重要职位,俞鸿图深知责任的重大,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与责任心。为了确保考试公正,他不仅亲自巡视考场,还安排人员严密监视,防止任何舞弊行为的发生。 在科考期间,俞鸿图采取了许多极为严苛的措施。他亲自掌握考试题目的钥匙,并且对考点实行封锁,确保考题的绝对保密。即使是在夜间,他也将钥匙紧压在枕下,以防万一。 然而,尽管他防范了所有可能的外部干扰,却没有预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漏洞——他那位年轻美丽的小妾林氏。 林氏,与俞鸿图一起生活多年,深得他的宠爱。与俞鸿图的清廉正直不同,林氏却极为贪婪。由于俞鸿图的身边并无显赫的财富,她并未从他身上得到太多物质上的回报。 此时,正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注意到了林氏的贪欲,并开始引诱她参与作弊勾当。林氏因私欲而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开始在背后与外界勾结,利用俞鸿图身为主考官的身份,帮助考生偷窃考试内容。 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林氏与仆人共同策划了一个阴谋。在考试的前一天,林氏将考题的内容秘密贴在俞鸿图的官服上。 由于俞鸿图在考场上是主考官,侍卫自然不会搜查他的衣物。待他进入考场后,便有仆人在背后将内容撕下,交给了外界的考生。通过这种手段,林氏和她的同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甚至一度积攒了超过一万两的银子。 俞鸿图始终未曾察觉到这一切,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清正廉洁的,始终坚持自己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赂。与此同时,考试的结果也逐渐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作弊行为,一些本不该被录取的富贵子弟被轻易录取,而许多饱读诗书的贫寒学子却无缘榜单,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不满。 正如俞鸿图所未能预见的那样,河南巡抚王士俊趁机向雍正帝上奏,指控俞鸿图受贿并包庇作弊。王士俊之所以怀恨在心,是因为他的儿子未能通过考试,而俞鸿图的公正态度令他心生不满。 此时,王士俊迅速行动,借机弹劾俞鸿图,并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将弹劾材料送往京城。雍正帝闻讯大怒,立即派遣户部侍郎陈树萱前往河南彻查此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俞鸿图坚决否认了所有的罪行,并坚持自己并未收受贿赂。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林氏供认了与其共同接受贿赂、作弊的事实,甚至指认俞鸿图才是主谋。 这使得俞鸿图难以辩解,最终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案件交由刑部审理后,刑部提出了将俞鸿图斩首的判决,但这一判决并未得到最终确定。 雍正帝对于俞鸿图的罪行愈加愤怒,认为其罪行极为恶劣,决定将判决改为腰斩。据说,刑部原本只判了斩刑,但在雍正帝的怒火之下,改为更加惨烈的腰斩。俞鸿图被押赴刑场,监斩官是接替他职务的亲家邹士恒。 在古代,刽子手的职业充满暴利,而对于俞鸿图这样的重犯,刽子手的操作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往往犯人的家属会贿赂刽子手,期望能够让死刑执行得更为迅速和痛快,俞鸿图的家属此时却几乎全数被捕,无法参与任何形式的贿赂。在这种情况下,刽子手决定不按常理行事。 当俞鸿图被五花大绑送至刑场时,邹士恒终于告知他即将面临的命运。然而,事已至此,俞鸿图不仅没有机会准备,还失去了对家人的最后告别。刽子手为了延长俞鸿图的痛苦,故意下刀缓慢,将其致命一击分解得极为缓慢,俞鸿图的生命在不断的剧痛中逐渐流失。 最终,俞鸿图倒在了血泊中,但即使在死亡的边缘,他依然顽强地用手指蘸取自己身上的血液,在地上写下了七个“惨”字,才在剧烈的痛苦中死去。
1734年,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处以腰斩。由于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被斩为2截的俞鸿
趣叭叭
2025-04-12 14:56: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