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三年,浙江海盐县大雪纷飞。举人查培继步出户外欣赏雪景,发现自家门廊下立着一个乞丐,观其相貌很是奇特。 清顺治三年,浙江海盐县大雪纷飞,举人查培继推门赏雪,撞见自家门廊下站了个乞丐。这家伙破衣烂衫,满身脏污,可站得笔直,眼神清亮,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查培继愣了愣,心想这人肯定有故事,绝不是一般叫花子。他叫来书童,把人请进屋,点上炭火,摆上酒菜,想探探底细。 查培继是海盐县有名的举人,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书香门第。他打小就爱读书,考中举人后没急着钻营官场,反而更喜欢跟朋友吟诗喝酒,聊点天南海北的事。海盐这地方,江南水乡,风光秀丽,查家院子虽不奢华,书房里却满是书卷气。他平时乐于助人,街坊邻里都说他仗义,遇上穷苦人从不摆架子。 那乞丐呢?自称叫吴六奇,广东海阳人。听他说,家里原来也不差,书读得不少,特别崇拜西汉的陈平,觉得自己将来也能干一番大事。可惜命不好,爹娘早早没了,哥哥也没了,他一时间想不开,迷上了喝酒赌钱。没几年,家底败光,人也落魄到四处讨饭。虽说混成这样,他骨子里那股傲气倒没丢,宁可冻着饿着,也不肯低头求人。 那天晚上,查培继跟吴六奇喝了不少酒。查培继本来就爱诗,喝着喝着就念了句白居易的诗,想试试吴六奇的底子。没想到吴六奇张口就接了句,诗里带着点豪气,查培继一听,觉得这人果然不简单。两人越聊越投机,查培继问了不少,吴六奇也没藏着掖着,把自己的经历一股脑说了出来。他提到自己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人间冷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想找机会翻身。查培继听完,觉得这人不光有才,还有志气,绝不是那种混吃等死的家伙。 酒喝到后半夜,查培继醉得东倒西歪,被书童扶去睡觉。吴六奇倒是面不改色,酒量惊人。第二天早上,查培继醒来才知道,吴六奇没睡屋里,又跑回门廊下凑合了一夜。查培继赶紧让人拿了件棉袍给他,还准备了热汤和干净衣裳。吴六奇收拾干净后,整个人看着更精神了,气度完全不像个乞丐。临走前,他说自己无亲无故,不想多麻烦,执意要离开。查培继劝他回老家找机会,还送了三十两银子当路费。吴六奇推辞了几下,最后收下,拱手告别。 吴六奇回了广东潮州,找到三十多个老朋友,打算干点大事。那时候清军刚打下广东,地方上还乱糟糟的,前明的一些势力还在暗地里活动。吴六奇胆子大,直接跑去见清军主帅,说自己有帮兄弟,能帮着招安各方势力。主帅看他气势不凡,就给了他个机会,让他拿着文书去劝降。吴六奇带着兄弟们分头行动,果然干得漂亮,没多久就让不少地方归顺了清军。他自己也顺势投了清军,当上将领,几年下来,仗打得一个比一个漂亮,最后混到了水陆提督,算是彻底翻了身。 查培继这边,日子本来过得挺平稳,可到了康熙二年,麻烦找上门了。浙江有个叫庄廷鑨的,私下里编了本明史,里面提到了不少前朝的事,还把查培继的名字也列了进去。结果这书惹了祸,朝廷查下来,定了个大案,叫“明史案”。牵连了一堆人,七十多个被杀,十八个被判了剐刑,查培继的名字赫然在列,眼看就要掉脑袋了。 吴六奇听说这事,想起当年查培继的恩情,立马坐不住了。他四处奔走,找人证明查培继跟这书没关系,甚至跑到总督那儿磕头求情,磕得满头是血。总督看他这么拼命,又查了些证据,最后认定查培继确实不知情,才把他从死刑名单上摘了下来。吴六奇这事干得仗义,消息传开,浙江广东那边都夸他够义气。 可惜吴六奇没享几年福,康熙四年,他在军营里得了重病,很快就没了,活了五十九岁。朝廷念他功劳,追封了个挺高的官衔,算是对他一生的肯定。查培继这边,脱了那场大难后,仕途还算顺,做到江西按察副使,管了不少地方上的事。他为人清正,爱办学堂,提拔年轻人,名声一直不错。到了康熙三十年,他七十八岁,无病无灾地走了。
清顺治三年,浙江海盐县大雪纷飞。举人查培继步出户外欣赏雪景,发现自家门廊下立着一
瑶光映心曲
2025-04-14 00:05:27
0
阅读:135
地狱雷光杨永信
人名都没写对,査继佐是明史案首告,并且获得了庄家的财产
Assassin
吴六奇肯定咳嗽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