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 拖行不到10米,李谋仁陡然清醒,却无法挣脱,又不愿当俘虏,随即朝我方大喊:“同志们,我被敌人抓住了,快打死我!” 这撕心裂肺的呼喊,瞬间划破了战场的死寂,传到了战友们的耳中。不远处潜伏的战友们听到这喊 声,心中猛地一揪,那是怎样一种决绝与悲壮,让他们眼眶瞬间红了。 当时的老山前线,阴雨绵绵的战壕里弥漫着的气息。 在一座潜伏的阵地上,21岁的步兵战士李谋仁正借着月光在擦拭着钢枪。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几个小时后,一场生死考验正沿着潮湿的山径悄然逼近...... 老山战场的主峰海拔高达一千四百多米,越军凭借着复杂是地形构筑了一个密集的暗堡和诡雷区。 当时李谋仁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潜伏在前沿500米处,监视越军279高地的动向。 李谋仁虽然入伍只有三年的时间,但他的作战已经很丰富了,部队的战友们都说他“像巴山的竹子,风越大腰板越直”。 这天晚上的凌晨,李谋仁正趴在伪装网下,耳麦里传来排长“注意警戒”的指令。 然而谁也没想到,狡猾的敌人这次竟然故意绕开雷区,从右侧陡峭的崖壁摸了上来。 ? 敌人贴着岩壁移动时,鞋底的铁钉在湿滑的岩石上擦出火星,却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掩盖了声响。 当李谋仁察觉异动时,冰冷的铲柄已重重砸在他的脑门上。 身体的剧痛让李谋仁眼前瞬间发黑,手中的枪托砸在地上的闷响,成了他留给战友最后的警示信号。 正当两名特工架起他的胳膊就往山下拖时,雨水灌进领口的刺骨感让李谋仁猛然清醒。 当时,“不能当俘虏”的这个念头像导火索般在李谋仁的脑海里炸开。 要知道,在李谋仁参军时他的父亲就用竹筒刻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塞进了他的行囊。 此刻,他感觉腰间的光荣弹还在,但双手被反绑无法触及。 而特工的匕首已经抵住李谋仁的后颈,只要再拖出20米,就会进入越军暗堡的火力范围。 就在此刻,李谋仁突然大喊:“同志们!我被敌人抓住了!快打死我!” 这几个越军特工惊惶地用枪口猛砸他的额头,可每一次殴打,换来的都是更嘶哑的呐喊:“开枪啊!别管我! 在战友的瞄准镜里,李谋仁的军装已经被拖烂了,他的背部露出被石砾磨破的血肉,而两个特工正在试图用绑腿堵住他的嘴。 “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题像刺刀般剜着每个人的心。此时指挥所的命令哽咽地传来:“坚决阻止敌人俘获我方人员!” 第一发子弹一名特工应声倒地,另一名特工拖着李谋仁向岩石后躲避,子弹在他们身边溅起泥花。 但李谋仁突然用膝盖撑起身体,将自己的后背完全暴露给枪口,焦急地呐喊:“朝我打!快!” 当战友们冲上去时,发现他胸前有两处贯穿伤,左手无名指已经被特工用刀剁断,那是他准备拉光荣弹的手指。 ? 当战后我们的战士在清理阵地时,战士们发现在李谋仁被拖行的路线上,留下了五道深深的指甲印。 这是李谋仁坚决不向敌人屈服的象征。 1986年,李谋仁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他的骨灰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每年清明时节,当年的战友都会带着他爱吃的豆瓣酱和卷烟来看望。 2019年,李谋仁的侄子李建军也光荣参军入伍,在新兵典礼上举起伯父的军功章宣誓:“若有战,召必回!” 这个细节被央视记者拍下,感动了无数观众。 当我们在和平年代谈论“牺牲”时,或许永远无法体会那个暴雨夜的抉择有多沉重。 李谋仁用生命证明,真正的军人,早就将生死刻进了军旗的褶皱,把忠诚熔铸进了枪膛的准星里。
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 拖行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4 09:05:4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