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毛主席用手指,在掌心里写三个字给两个小八路看,两个小八路露出腼腆又期待的笑容。你们知道毛主席当时写的是哪三个字吗?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1939年4月24日,正是延安抗大成立三周年的日子,这天毛主席要过来讲话,负责摄影的石少华得知消息后,一大早就端着照相机守在了抗大门口,和他一起的还有几名苏联记者。 不一会儿,一辆灰色汽车挟裹着烟尘驶入抗大,车停稳后,毛主席走了下来。 看着熟悉的毛主席,石少华非常激动,正要上前去拍照,突然从毛主席来的路上钻出来两个小八路。 这两个小八路兴冲冲地一直追到了毛主席面前,并向毛主席问好,而毛主席也很高兴地和他们聊了起来,不一会就见毛主席摊开手掌,在上面比划起来,而两个小八路则一脸认真地盯着。 这打动人心的画面,让石少华颇受感动,于是他赶紧端起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画面。 照片洗出来后,毛主席很喜欢,于是就把照片留了下来,而石少华则在拍下照片不久,便前往华北抗日前线去了。 1962年,石少华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专门在中南海接见了石少华,以表达对他的祝贺和鼓励。 当时,石少华拍的那张《毛主席与两个小八路》的照片已经很著名了,但毛主席却发现照片并没有署上石少华的名字,所以他和石少华聊天的时候,自然就问到了这件事。 石少华非常吃惊,他没想到时隔23年,毛主席还记得这张照片,于是解释说,当时拍下的照片底片都留在了延安抗大,遗憾的是后来延安抗大因为遭到日军轰炸而丢失了。考虑到没有证据,他不想引起误会,才没有署名。 毛主席点点头说:“这张照片我很喜欢,我能证明这是你拍的。” 随后,毛主席就谈到了照片上的两个小八路,他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两个小八路后来怎么样了? 石少华见毛主席竟然还牵挂着这两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小八路,内心十分感动,因此暗暗决定,一定要帮毛主席寻访到两个小八路的下落,并把他们带到毛主席面前来,让毛主席了却这桩心愿。 可是时隔多年,两个小八路应该也都该成家立业了,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何其艰难。 不过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石少华还是打听到那个高一点的小八路名叫安定宝,矮一点的那个小八路叫刘长贵,然而关于他们的下落,却仍然一无所知。 好在石少华和当年延安抗大一起工作过的战友还有联系,于是几经辗转,他终于得到了安定宝的下落,但这个下落却让他非常难过。 安定宝和毛主席合影时,是抗大东北干部队队长张学思(张作霖四子)的通讯员,这个也得到了张学思的证实。 张学思说,安定宝从延安到冀中,一直跟着他,到1944年,当时他率领300多名东北干部离开抗日根据地,准备潜入到东北敌占区去搞革命,安定宝也在其中。 然而在走到河北承德的时候,由于叛徒出卖,他们300多人遭到了敌人的围剿,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事发突然没有准备,因此在这场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安定宝就此失去了消息,很有可能他已经牺牲了。 至于刘长贵,直到毛主席去世,石少华也没能打听到他的下落,这让石少华一直耿耿于怀,因此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寻找刘长贵的举动。 转眼到来了1986年,石少华远在辽宁丹东的战友给他提供了一条信息:他们那有个刚退休的老人说自己是《毛主席与两个小八路》中的刘长贵。 得知消息后,石少华立刻赶到了丹东,并在战友的带领下,来到了刘长贵的家里。 路上,石少华还很忐忑,担心此“刘长贵”非他要找的“刘长贵”,不过在见面后,刘长贵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刘长贵说,当时和石少华在一起的,还有几个苏联记者。 听到这句话,石少华确定这正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激动地握着刘长贵的手说:“你可把我找苦了。” 刘长贵告诉石少华,他在抗大当通讯员后,又随抗大政治部转移到了东北,后来转到四野,在本溪、抚顺等地参加过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由于身上多处负伤,于1955年转业到了海城,先后在交通局和丝绸厂当过科长,去年才退休。 石少华好奇地问刘长贵:“你还记得那天,毛主席和你们聊了什么吗?” 刘长贵笑着说:“当然记得。” 那天他和安定宝由于没见过汽车,所以才追着毛主席的汽车跑,跑到跟前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先是问他们的年纪,又问他们为什么当八路?接着就问他们叫什么名字?还问他们知不知道他叫什么? 刘长贵说,石少华拍照片的时候,毛主席正在手掌上写“毛泽东”三个字给他们看,在得知他们没读过书,又勉励他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文化。 说到此处,刘长贵哽咽了,他说他没有辜负毛主席,后来一直有刻苦学文化,正因如此,他才在国家建设中,才能胜任更多的工作。
这张照片,是毛主席用手指,在掌心里写三个字给两个小八路看,两个小八路露出腼腆又期
青史如烟啊
2025-04-14 10:34:0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