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曾经的八路军师长、副师长全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只有萧克一人被

博文忆览说 2025-04-14 11:57:47

1955年大授衔时,曾经的八路军师长、副师长全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只有萧克一人被授予了上将。萧克晚年坦言,可能是自己两次“站错了队”。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我红军受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初谈判的时候,由于蒋介石的蛮横无理,只给了我们3个师的编制。编制少,军官多,这也直接导致了八路军的指挥系统,将星云集。   八路军的指挥系统是这样的: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开国十大元帅中,有九个人都在八路军的指挥系统中。还有一个元帅,是陈毅,他当时在新四军。新四军的军长是叶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是项英,副书记就是陈毅。不过,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项英和叶挺都先后牺牲了。   大家再看八路军的六位师长、副师长,其他五人全都被评为开国元帅,只有萧克一人被评为开国上将。元帅和上将之间,还有十位大将。萧克的这个上将军衔,实在是让人有些不解。   我们再看萧克的资历,萧克是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回到老家组建了农军。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经过湘南时,萧克带领人马就归队了。后来他随同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之后,又历经井冈山保卫战,赣南苏区的一到三次反围剿。   1934年7月,萧克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奉命率先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和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红二、六军团在湘西的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   1936年6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7月,红二、红六军团和红32军,在中央的指示下,成立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任副总指挥。   从萧克的资历上来看,他是完全有资格被评为元帅或大将的。可是,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却被评为上将军衔。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家都是一阵诧异,由此可见,好多人都是感到很意外的。   萧克将军本人对此倒不在意,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一毫的不满。萧克在晚年坦言,他可能在历史上的两个关键时期,“站错了队伍”。   第一次,是在1929年6月的红四军党员代表大会上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在福建龙岩召开。由于在建党、建军思想上存在的差异,毛主席落选了红四军的前委书记一职,陈毅当选为新的前委书记。这次投票,由于大家认识上的差距,只有少数代表投了毛主席的票。比如林彪,林彪后来还专门写信给毛主席,说他是支持毛主席的。然而,萧克却把票投给了陈毅。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纠正了党内和军内极端民主化、非组织化等错误倾向。毛主席再次当选为红四军的前委书记。   第二次,是在1936年6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   红二、红四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出于个人的野心,就一一找红二方面军的领导谈话。他还是一番老腔调,说什么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是错误的,他主张的南下才是正确的。他这是睁大眼说瞎话,正是张国焘南下的主张,导致了南下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为4万余人。   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不明就里,不好作答,有的还觉得义愤填膺,同情起张国焘来。后来,贺龙、任弼时等人找到朱老总、刘伯承一打听,才知道,张国焘完全就是胡说八道。自此,贺龙、任弼时等人,就不断规劝张国焘北上。贺龙、任弼时、王震等人,还公开表示,支持党中央,支持毛主席,支持北上。   萧克当然也被张国焘邀去谈话了,他听了张国焘的一面之词后也是一头雾水,但是,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在后来和张国焘的斗争中,不善言辞的萧克,也很少参与,很少说话。   也许就是这一次的沉默,影响了他日后的军衔评定。   1960年,埃德加·斯诺曾经问过毛主席,“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想了想,说道:“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和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萧克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的一生,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战争年代,他浴血奋战,一心为国。在和平年代,他呕心沥血,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事人才。   在他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在有人为他鸣不平的时候,在他被错误批评的时候,萧克将军从不争辩,从不埋怨,从不意志消沉。这体现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博大如海的胸怀。

0 阅读:0
博文忆览说

博文忆览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