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5岁的李成二趁夜色给八路军送情报,突遇1只饿狼,他手脚并用爬到树上

品古观今呀 2025-04-15 09:32:33

1939年,15岁的李成二趁夜色给八路军送情报,突遇1只饿狼,他手脚并用爬到树上。突然,远处来了日本兵,李成二一阵绝望:“今天活不成了!” 1939年的一个春日,河北的群山之间,15岁的李成二肩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那是一个决定着许多人命运的情报,需要安全地送出去。 然而,这一次的旅程并非平坦,半路上,一群狼挡住了他的去路,使得任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就在这紧要关头,意外的援手出现了——远处走来的一队日本兵,意外地成为了转折点。 李成二的故事,源自于他的成长背景。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的经济状况迫使父亲常年上山打猎,为家里增添一些微薄的营养。 李成二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打猎,不仅身体强健,而且对于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这些技能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抗日战争爆发,将李成二的人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日军的暴行,让他对敌人充满了深深的憎恨,这种情感在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已经深植心底。因此,当八路军的队伍来到他的家乡时,年仅13岁的他毫不犹豫地跑到招兵处,要求加入抵抗日军的行列。 尽管最初因为年纪太小而被拒绝,但他的坚持最终让他以地下交通员的身份加入了八路军。 在八路军中,李成二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身为孩子的身份,使得他在完成任务时如鱼得水,敌人甚至没将一个看似无害的孩子放在眼里。 然而,李成二并非满足于仅仅作为交通员,他活跃、好动的天性驱使他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常常组织小伙伴进行小规模的破坏活动,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9年,面对日军对当地革命据点的紧迫威胁,李成二接受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由于敌后运动和武装活动非常密集,日军在掌握了一些关键情报后,迅速计划对一个重要的革命据点进行扫荡。 这个消息很快被我方掌握,紧急情况下,必须有人将撤离的情报及时传达到据点。 由于日军防线的紧密布设,这个任务几乎是一场自寻死路。但李成二,这个出生于河北贫苦家庭的少年,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个重任。 组织考虑到他的年龄和对地形的熟悉,认为他通过山路躲避日军防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个重大的责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为了完成任务,李成二选择了山林小路,这条路虽隐蔽但极其艰难,不久便导致他的双脚磨破,疼痛难忍。 然而,为了尽快传递情报,他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正当他设法避开日军的防线时,意外降临——一群饿狼的出现,让他的处境更加危险。 面对狼群的包围,李成二只得爬上树求生,而饿狼们则在树下围着,似乎决不轻易放弃。 在树上,李成二焦急万分,他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忧情报如果不能及时送达,整个任务可能会因此失败。 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着地面上围绕不去的饿狼,李成二困于树上不能动弹。就在这绝境之中,他的目光穿过密集的林间,捕捉到了一队日军巡逻队伍的身影,他们正缓缓穿行在山沟之间。李成二一阵绝望:“今天活不成了!” 随后,李成二细致观察巡逻队的行进路线,内心突然涌现出一丝希望,并不禁露出了微笑。 这是因为那支日军巡逻队无意中正朝着一个危险的方向行进——一个他所熟知的、由我方事先布置好的雷区。 不久后,一声巨响破空而响,远处的巡逻队伍立刻陷入混乱,显然已经有人触雷受伤。 对李成二而言,这个意外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时刻。巨响惊散了围绕他的狼群,提供了逃生的契机。 浪费不得一刻,他迅速从树上跳下,以最快的速度向根据地冲去。 李成二回忆,当时的他年轻、体力充沛,深感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必须要将情报尽快送达。他的速度快到最终在到达根据地时已经筋疲力尽,几乎是倒在了地上,之后便一片模糊。 这一行动,让根据地的部队得以及时避开了日军的围剿。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李成二只是无数为国家、为民族抗击外侮的普通人之一。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贡献,汇聚成了磅礴的抗日力量,使得整个民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的希望。每一个像李成二这样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