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叫郑绍发的老人从河南来到重庆,自称是蒋介石的亲哥哥,并要求与蒋介

鉴史忆往呀 2025-04-15 11:47:42

1942年,一个叫郑绍发的老人从河南来到重庆,自称是蒋介石的亲哥哥,并要求与蒋介石认亲,但遭到拒绝,由于事关蒋介石身世之谜,因此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还被沈醉写在了《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那么,蒋介石和郑绍发究竟是不是亲兄弟呢? 据郑绍发所言,母亲王采玉是河南许昌人,嫁给郑姓农民后,生下三子分别叫:郑大发、郑绍发和郑三发子,其中郑大发夭折。 1891年,许昌大旱,粮食绝收,王采玉带着4岁的郑三发子逃荒去了开封,而他则留在家里照顾重病的父亲。父亲病逝后,郑绍发去开封寻找母亲和弟弟,这时他才得知母亲已经改嫁给玉泰盐铺的蒋姓老板做填房,且随其回了浙江奉化,而他的弟弟郑三发子也改随继父姓蒋。 郑绍发的故事在重庆引发轰动,毕竟蒋介石可是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而郑绍发眉目之间确实又与蒋介石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所以民间普遍相信郑绍发所言,甚至不少人还信誓旦旦地认定蒋介石就是郑三发子。 国民政府高层自知事关重大,立刻将郑绍发安排到河南同乡会住下,同时又向蒋介石做了汇报,等候下一步指示。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对认亲做出回应,而是把郑绍发交给戴笠处理。 在戴笠看来,此事颇为棘手,一方面蒋介石既没承认郑绍发是他的亲哥哥,但也没有说不是他的亲哥哥,所以怎么处置郑绍发还真是不好办。 不过这也难不倒老奸巨猾的戴笠,他在白公馆给郑绍发准备了一个豪华套房,然后以诱骗的手段将郑绍发软禁起来,每天让人好生侍候,实则是对他的一言一行进行监视,并向戴笠汇报。 同时戴笠对郑绍发所说的情况进行了核实,要想说明蒋介石的身世,那就得对王采玉的生平做细致的调查。 很快戴笠就了解到,王采玉在嫁给蒋介石的父亲蒋肇庆聪之前,确实有过一段婚姻,但不是河南许昌的郑氏农民,而是浙江奉化曹家田村竺姓人家。 王采玉是奉化葛竹村人,原本王家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却因王父不善经营,导致家道中落,王父病逝后,由于2个弟弟年幼,身为长姐的王采玉便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19岁时,王采玉嫁到了竺家,因没有感情基础,夫妻生活并不和谐,再加上王采玉常想方设法资助2个弟弟,因此婆家对她很不满,哪怕她当牛作马仍受欺凌。 直到怀有身孕后,情况才略有改善,结果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更不幸的是丈夫也随之病逝,而婆家将这一切归于王采玉“克子克夫”,因此对她百般辱骂,就连曹家田村的村民也对她指指点点,认为她是不祥之人,无法立足的王采玉只得回到娘家,却被两个不争气的弟弟冷嘲热讽,无处容身的她只得到附近的尼姑庵修行。 就在王采玉决定和青灯古佛相伴了此残生时,她的堂哥王贤东来做媒,而做媒的对象正是玉泰盐行的掌柜蒋肇聪。 蒋肇聪很有生意头脑,是溪口数一数二的富商,但他的婚姻却不好,他先前娶过两任妻子都不到40岁就病逝了,因此有“克妻”之名,背着这样的名声想梅开三度就有点困难,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在账房先生王贤东的撮合下,他和王采玉走到了一起。 王采玉比蒋肇聪小22岁,不光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对继子继女也视如己出,因此蒋肇聪很疼爱她。 王采玉先后生下了2子2女,其中蒋瑞菊和蒋瑞青先后夭折,而蒋介石与蒋瑞莲则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从以上王采玉的人生脉络中,可以肯定王采玉没有去过河南,蒋肇聪的确是蒋介石的生父,这些不光在蒋氏家谱中有记载,蒋王两家族亲也能证明,因此可以肯定郑绍发在说谎。 不过蒋介石都没发话,戴笠也不敢公开做结论,于是他自作主张将郑绍发转移到贵州息烽营,让他在那里继续过着软禁的生活,不光好吃好喝地供着他,还每月给他发工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收回之前所说的话,但郑绍发却不同意,他表示之所以要认亲,就是要让蒋介石改回郑姓好光宗耀祖。 关于郑绍发的下落由于没有记载,因此他的去向成谜,也有人说戴笠将他“福杀”了,不过蒋介石虽然对郑绍发认亲一事始终保持沉默,但他在那之后便常常念叨着要重修家谱,由于忙于战事,因此直到1947年他才派吴稚晖和陈布雷主持修谱工作。 有人说,蒋介石重修家谱是想仿效古代的帝王将相为自己的家世涂脂抹粉,以显示自己出身尊贵,但也有人说,他是担心再来个郑绍发认亲。

0 阅读:210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