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买了新疆几千头骡子,又买了10亿美元的中国武器。这些骡子沿着唐僧取经的路线走,除了将武器送到阿富汗塔利班的手中,中国人还赠送了打游击战的经验,让苏联部队吃尽了苦头。 1979年12月24日,苏联红军大摇大摆进了阿富汗,想靠武力扶植个亲苏政权,结果捅了马蜂窝。国际社会哗然,美国一看,这不就是削弱苏联的好机会吗?可美国自己没法直接下场,得找个靠谱的“中间商”。中国这时候跳出来了——跟苏联不对付,又有武器又有经验,简直是天作之合。于是,1983年初,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拍板,敲定了这笔秘密交易。 美国买的中国武器可不是啥高科技玩意儿,而是56式冲锋枪、40火箭筒、63式107毫米火箭炮这种“接地气”的货。简单、耐用、好修,特别适合阿富汗那帮抵抗军在山沟里打游击。光有武器还不行,怎么运进去是个问题。阿富汗那地形,坦克开不进,飞机容易被苏联雷达逮住,最后挑了新疆的11000头骡子。这骡子耐寒耐热还能爬山,简直是天然的“越野车”。路线呢?参考了古代丝绸之路,从新疆出发,穿过戈壁和高山,到巴基斯坦,再偷偷摸摸送到阿富汗。 中国不光卖货,还送了个“大礼包”——游击战经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出来的老底子,被中国军事顾问带到了巴基斯坦边境的训练营。教啥?怎么用山地设伏,怎么打了就跑,怎么藏弹药。这些招数听着简单,但对付苏联的重装部队特别管用。阿富汗抵抗军学了之后,立马变身“游击专家”,让苏联军队防不胜防。 苏联在阿富汗本来想速战速决,结果硬生生拖了十年。从1979到1989年,150万部队轮番上阵,死了6万多人,花了500亿卢布,啥也没捞着。抵抗军有了中国武器和战术,专挑苏联的补给线和哨所下手,打完就溜,搞得苏联部队像被蚊子叮了一样,烦不胜烦。国际上也不消停,联合国大会多次投票让苏联滚出去,各国舆论一边倒地骂,苏联的脸算是丢尽了。 这场战争直接把苏联拖垮了。国内经济本来就撑不住,战争再一烧钱,物资短缺,老百姓怨气冲天。1989年,苏联灰溜溜撤军,这场败仗成了它解体的一大推手。而中国呢?通过这笔交易,跟美国搭上了线,不光赚了钱,还换来点技术,现代化进程往前迈了一步。中美关系也有了点默契,冷战后期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多,苏联看着只能干瞪眼。 不过,这交易也不是啥好事都带来了。武器流进阿富汗,抵抗军是打赢了苏联,可战后各派势力有了枪,谁也不服谁,内战一打就是好多年。像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这样的抵抗军头子,战争时威风八面,可2001年9月被人暗杀,阿富汗又乱成一锅粥。中国教的游击战术也留下了后遗症,后来被各种武装滥用,暴力冲突没个完。 这事儿还让中美关系热乎了一阵子。美国买中国武器,顺手给了点非军事技术,中国拿来搞建设,双方都有点赚头。在冷战那会儿,这种合作挺少见,也算是个小突破。不过,这默契没持续多久,各自的利益一掰扯开,后来还是各走各路。 这场交易,说白了就是冷战的一个缩影。美国借机搞苏联,中国趁势捞好处,阿富汗倒成了棋盘上的卒子。苏联在阿富汗栽了跟头,冷战的天平开始倾斜,几年后就彻底散架。中国在这场戏里不显山不露水,却实实在在刷了存在感。阿富汗战争的后果呢?苏联没了,阿富汗乱了,中美关系起了点波澜,世界格局就这么一点点变了样。 想说得更细点,这交易还牵扯到武器贸易、地缘政治、游击战文化的传播。苏联那500亿卢布砸下去,换来一堆教训;中国那几千头骡子,硬是把冷战搅得更热闹了。阿富汗抵抗军后来分裂成啥样,大家也都知道了——塔利班这名字,不就是从那时候的乱局里蹦出来的吗?
1983年,美国买了新疆几千头骡子,又买了10亿美元的中国武器。这些骡子沿着唐僧
瑶光映心曲
2025-04-15 18:04:4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