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军将领张灵甫对18岁的妻子吴海兰说:我想吃饺子了,你给我包一些吧。吴海兰高兴地拿着镰刀,去地里割韭菜。张灵甫看着妻子的背影,悄悄地掏出手枪,趁机在她后脑勺开了一枪。
随后,张灵甫连妻子的尸体也不掩埋,就大摇大摆的返回了部队。
吴海兰长的漂亮,又受过正规的教育,身边不乏追求者。而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此时已是国民军第一师团长。两人一见钟情,没多久就结婚了。
两人相貌相当,文化水平不相上下,婚后非常恩爱。而且吴海兰很会做面食,牢牢地栓住了西北男人张灵甫的胃。不久后,两人的女儿就出生了。
后来,张灵甫由于工作的关系,调往陕西,吴海兰也跟着他搬到省城西安居住。恩爱的两人不能天天厮守在一起了。这让张灵甫非常想念吴海兰。
恰巧,张灵甫的一位战友从西安探亲回来,便问他:你可曾看见我太太?
那位战友打趣道:看见啦,在电影院门口,你太太穿着旗袍,旁边有个穿西装的小伙子,两人可亲热了。
战友的玩笑在性格极端的张灵甫耳中,却信以为真。一连几天,张灵甫变得异常暴躁,逮谁骂谁。妻子的“背叛”让他如鲠在喉,不做点什么似乎难下心头之火。
于是,他请好假,带着手枪踏上了回家的路。吴海兰见丈夫回来,非常高兴,嘘寒问暖,端茶递水。然而,这一切在张灵甫看来,只不过是吴海兰心里有鬼。
随后,张灵甫对吴海兰说:好久没吃饺子了,你为我包一顿饺子吧!
吴海兰兴高采烈地拿着镰刀,挽着篮子去地里割韭菜。此时的张灵甫,掏出手枪,对着吴海兰的后脑勺就是一枪,吴海兰瞬间倒地身亡。张灵甫将妻子的尸体藏起来,然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回到了部队。
吴海兰的娘家人的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誓要为吴海兰讨回公道。她的哥哥赶到西安,法院控告张灵甫,又在社会上呼吁要求声援,严惩凶手。然而,这个案子没人受理,因为谁也不愿意去得罪第一师的团长。
此时的女权运动正如火如荼,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是女权运动的先驱,她刚好来到西安,吴海兰的哥哥将这个状子递到了她的手中。于凤至怒不可遏,联系了宋美龄,张灵甫这才被捕,判了死刑。
然而,张灵甫的上司胡宗南舍不得处决张灵甫,一直拖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入侵,正是用人之际,作战勇猛的张灵甫被重新启用,派到前线,为国家立下不少战功。他的军衔也一直升到少将。
1945年,他又娶了小自己25岁的王玉龄为妻。两人的年纪虽然相差很大,但是却很恩爱,他们会一起读古典文学,一起骑马,一起去看古董。可王玉龄心中始终有一个疙瘩,就是吴海兰的死因。
关于说张灵甫因为一句玩笑话就杀妻,王玉龄是不相信的,终于有一天,王玉龄问张灵甫:如果我在外面乱交朋友,你会怎么处置我?
张灵甫沉默良久之后,终于说出了他杀吴海兰的实情:她拿了我一样东西,我问她,她又不回答。事发前晚,我们吵了一架。第二天带着孩子坐马车回长安乡下。从西安回家的路上,会经过我母亲的坟地,她知道我每次回家都要在那里下车,在母亲坟前祭拜后再回家,以前她会和我一起下车,而那一次她拒绝了,回到家问她一些事,也不回答,那我的火就更大了。
从而得知,张灵甫杀妻,是怀疑吴海兰是地下党,偷了他的文件。为此,张灵甫觉得受到了“背叛”,才痛下杀手。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得知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因为玩笑还是因为吴海兰的身份。
1947年,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留下年轻的王玉龄守寡。
吴海兰的死,随着张灵甫上战场后就不了了之。她和张灵甫恩爱三年,却因为猜忌惨遭自己最爱的人无情射杀,真是让人唏嘘。
其实,不管吴海兰究竟做错了什么,都是一条人命,不应该被枉杀。而杀害她的人却逍遥法外,吴家人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公道。可见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对法治的践踏程度。
很幸运,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