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不支持曹操进爵魏公?
琅琊人左史
2025-04-24 02:32:29
荀彧自始至终以汉臣自诩,当然不会支持曹操做王莽。
1
自刘秀创建东汉一直到曹操称魏公,近两百年间,从没有异姓大臣称公称王。
所以,在曹操称公前,不论他怎样对待汉献帝,也还是汉臣,顶多是个霍光式的权臣。
可一旦他称公,那就意味着他要学习王莽,早晚要篡汉自立。
而荀彧这个汉室忠臣,为什么要支持你曹操做乱臣贼子?
在荀彧眼中,你曹操贪权,想当丞相,甚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带剑履上殿”,这都无所谓,因为这些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当年萧何也是丞相,也有带剑履上殿的优待。
你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灭袁术,平吕布,破袁绍,驱刘备,功劳盛大,自然配得上汉初功臣萧何的待遇。
荀彧甚至可以再退一步,如果你曹操觉得当今圣上刘协不符合你的心意,你也可以学霍光、董卓,可以另立一个符合你心意的。
只要天子仍旧姓刘,王朝仍旧叫汉,你曹操没有篡位之心,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荀彧依然支持你,可如果你想篡位自立,那荀彧宁死也不答应。
2
曹操称公前,进行舆论造势,董昭找到荀彧,询问荀彧对曹操称公有什么看法。
荀彧极力反对,以“明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的理由拒绝了董昭。
曹操得知荀彧的意见后,非常生气。
在当时,荀彧算是曹操的第一智囊,又身居尚书令,在曹操外出征战期间,一直是他坐镇后方,他就是曹操的“萧何”。
两人合作二十多年,一直并肩作战,亲密无间,现在荀彧突然“反水”,让曹操大感意外。
但曹操称公势在必行,所以荀彧这个刺头就必须被除掉。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为了防止荀彧在后方搞事,曹操就免去了荀彧的尚书令官职,让他随军出征,结果荀彧在半路被曹操赐死。
就在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就迫不及待的称公。
倒不是说荀彧活着曹操就称不了公,而是为了以防万一。
以荀彧的个性,如果在曹操称公的时候来一个文死谏,在朝堂上碰柱而亡,那曹操得恶心死。
所以就把荀彧杀之而后快。
3
对于荀彧的“反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荀彧前后不一。
你荀彧跟了曹操二十一年,难道到了建安十七年才看到曹操有不臣之心吗?
对于这一点其实很好解答。
荀彧跟随曹操的时候,曹操确实是个汉室忠臣,并且立志要匡扶汉室,这和荀彧的理想不谋而合。
但随着曹操逐渐统一北方,地盘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多,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但此时荀彧已经上了贼船,无法回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