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人口也集中于黄河附近。也正因如此,我国历代很多王朝都定都于北方,例如汉朝便定都于长安。受政治重心的影响,此时我国的经济中心也都在北方。 但伴随着北方政权的不断更迭,北方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这种经济格局在南宋时期悄然间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南强北弱”的局面,并一直影响到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 是何种原因导致我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并在南宋时期最终定型,这期间南、北方又发生了何种变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八王之乱”引起晋王朝内部虚弱,从而引发外族入侵。因此晋王朝为保全势力只得南下,并定都建康(今南京)。 在这段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此时南方的经济也随之有所起步。 等到唐朝“安史之乱”之乱后,北方政权不断更迭,战争也越发激烈。此时北方的经济也在战乱中一千丈。同时由于长江天险的阻隔,从而避免南方饱受战乱的洗礼。 到了北宋末年,宋王朝上层统治集团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促使国内矛盾不断激化。与此同时随着北方女真族的崛起,金兵不断南下,北宋随之灭亡。 此时宋王朝残余势力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选择迁都至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而此次迁都也带来北方人的移民浪潮。此时大量人口南移也使得南方地区总人口渐渐超过北方。 总之,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北宋年间,饱受常年战乱之苦的北方百姓纷纷选择南迁,来寻求一块安稳之地。 大量人口的涌入为南方地区土地开垦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崛起奠定基础。 南方较优越的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 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因而国家的赋税经济等都深受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农业生产又与水源、天气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中华文明发端与黄河流域,因此南宋以前的大多王朝都城都在北方。因此北方地区聚集着大量的权贵。为了营建王都豪宅,北方地区时常大兴土木。 大量树木被砍伐,导致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因此北方地区的耕作面积一再缩减。同时在战乱和黄河水患的影响下,北方农业也遭受重创。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南方优越的水利条件和气候条件。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沛,很适宜种植农作物。 同时南方地区在此前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因此自然环境还未曾遭到大规模破坏,土木资源也极为丰富,从而吸引大量人口前来耕种。 此外南方因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因此水路运输发达。这些水路运输促进了南方各地之间的物质运输及人口流动,从而加快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南方农业生产 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也随之带入南方地区,从而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宋朝时期南方还引进和改良了许多农作物,如占城稻便是从越南引进。这使得我国的粮食作物品种得以改良,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先进的农作物的引进,使得南方地区的生产力得以快速提升,从而能够适用从北方涌入的大量人口,并为南宋的经济注入活力。 纺织技术的发展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推动南方商业发展 早在中国远古时期,便有使用蚕丝进行纺织的记录,但此时还只是在北方地区有所发展。等到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时,才逐渐进入到江南地区。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南方有着充分的水源和阳光照射条件,棉花种植也开始在南方地区兴起,从而带动丝织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宋朝时期,南方的丝织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超过北方,成为新的纺织品中心,从而带动南方商品交易的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战乱、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导致汉以来的陆上“丝绸之路”渐渐失去活力。为此,宋王朝不得不另辟蹊径来开展对外贸易。 由于南方多靠海,港口众多,由此便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不仅推动宋王朝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从而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由于北方政权更迭、环境因素等,使得我国古代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移至南方,并最终奠定中国后世的经济格局。
这是蒋中正带领国军众将领到灵谷寺。正值吃饭时间,蒋中正与众将领席地而坐吃饭。其他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