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有农夫报案,称自家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头,包拯沉思片刻:“你把牛杀了,小

宋朝年间,有农夫报案,称自家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头,包拯沉思片刻:“你把牛杀了,小偷自然会现身。”在当时,杀耕牛可是大罪,听闻包拯的话,农夫又惊又疑,但还是照做了。第二天,小偷果然自投罗网。   包拯出生于北宋时期,那个朝代以孝治国,越是孝顺的官员,就越会得到皇帝的重用。   因此,朝廷上下,为了晋升官职,官员们莫不崇尚孝道。这样一来,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良好了。   而包拯则是其中的吾辈楷模,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于明道年间,因此,那几年,包拯日日以泪洗面,为父母哭丧。   为了更好的守护住父母的坟墓,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他直接不再归家,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边搭建起了一个小棚屋,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日日在棚屋附近为父母守孝。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包拯的脸色也变得日渐消瘦憔悴,朋友们实在看不下去,挨个来劝说他下山重振旗鼓,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包拯最终尝试着走出棚屋,下山开始重新过好自己的生活。至此,他已经为父母守了十年的孝。   景佑四年,包拯出山,因其孝顺的表现颇受上司的青睐,因此将其任命为天长县知县,为当地百姓解决一些邻里纠纷之事。本来也做的只算中规中矩,但经过一件奇案后,包拯受到了百姓们深深的爱戴。   原来,有一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就有人敲响了衙门口放置的鸣冤鼓,那声音是如此凄惨与急切,包拯听到后顾不得吃饭就去通知手下升堂,听取百姓的冤屈。   来告状的是一个老农,他一见到包拯就急忙向其磕起了头,连声说道,青天大老爷啊,请为草民做主啊,说着就将一个布包打开,并将其放在地上呈现开来,包拯一看,原来包里装着的是一条牛舌。   看切口整齐,想必是前天刚割下的,宋朝向来重视耕牛地位,因此百姓家里一般是不可以随意宰杀或者伤害耕牛的,即便是耕牛死去,也要向朝廷报备后才可以杀掉,其过程手续十分复杂,并且随意宰杀耕牛的惩罚异常严重,因此鲜少有人伤害耕牛。   紧接着老农说到,他家的这头耕牛昨天夜里哀叫不止,老农向前查看后,发现牛的嘴里满是鲜血,仔细一看,舌头被人割去甩在一旁,而贼人早已不知所踪,因此老农第二天一早就来衙门报案,想要为自家耕牛申冤。   包拯仔细揣摩了一会后,脑子里灵光乍现,于是他对老农说,你先不要着急,这样吧,你把耕牛杀掉放到市场上去卖,等到收摊的时候,贼人自会出现。   老农连忙摆手说道,虽然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并不熟知法律,但是宋朝对待伤害以及私自宰杀耕牛的情况处罚异常严厉,若是被人举报,他岂不是要去蹲大狱了,因此不敢随意宰杀耕牛。   包拯却让他放下心来,说道,一切包在我身上,你只管去卖牛肉,出了事自有我为你做担保,放心去吧。   老农听了包拯的话,将耕牛宰杀了放在市场上售卖,那个朝代,牛肉是紧俏货,鲜少有人售卖,百姓们也很少能够尝到牛肉的滋味,因此不一会儿就被卖完了。   没想到这一时刻的衙门里却有人偷偷来报了案。控告老农一家在市场上公然售卖牛肉,包拯一看来人,长得贼眉鼠眼,虽然有理告状,却满脸是幸灾乐祸之色。   于是他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数,紧接着,惊堂木一拍下,整个衙门人员皆是被吓得一愣。台下报案之人也不例外,抖得如筛糠似的。包拯大吼道,你这贼人,还不速速招来,为何割去老农家牛舌。   报案小人本还想狡辩,却因为太过心虚被吓得一愣,于是急忙全盘托出,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说自己是因为与老农发生了纠纷,一时间起了报复的心,才会这样做。   但是他始终不明白包拯又是如何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于是包拯亲自解答了他的疑惑。他早就知道,割去老农牛舌的人必定与他有了过结,因此想要趁机设计陷害,见老农在市场上卖肉,并定会来主动报案,而包拯这一招就叫做引蛇出洞,最后来个瓮中捉鳖。   这一招实在是妙啊,最终,老农获得赔偿款后又重新买了一头耕牛,皆大欢喜。 而包拯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清官。

0 阅读:47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