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心态的转变,屠长安!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带着他的起义军第一次踏进长安时,满城百姓夹道围观。 这位出身盐贩的起义领袖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披甲的士兵,却特意下令:“整众而行,不剽财货。” 甚至对着围观的百姓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资治通鉴》) 此时的黄巢,心里装着的是“改朝换代”的大梦,他要当新皇帝,安邦定国,自然得笼络民心。 起义军进城后,虽有小股士兵抢了富商,但大体上还算克制,黄巢很快登基称帝,国号“大齐”,仿佛真要开启一个“黄天”时代。 可这“黄天”没撑多久。 唐僖宗逃到成都后,急召各地节度使反扑。中和元年(881年)四月,唐军将领郑畋在凤翔集结兵力,打出“光复长安”的旗号,长安周边的豪强、百姓纷纷响应。 黄巢派出去的军队打了败仗,他本人被迫带着主力撤出长安,退到灞上。 可唐军进城后纪律涣散,士兵抢粮抢钱,百姓刚盼来“王师”,又遭劫掠,反而怀念起黄巢军初期的克制。 黄巢瞅准机会,当月就率军杀回长安,唐军猝不及防,被斩万余人,长安重新落入黄巢手中。 这一次夺回长安,黄巢的心态已经变了,他发现,所谓民心,门阀根本靠不住,唐军来的时候,不少百姓帮着运粮、指路,甚至有人在城中给唐军报信。 但他仍没彻底翻脸,毕竟还想稳住政权,只是杀了一批“通敌”的豪强,对普通百姓还算宽容。 真正的崩溃,在两年后,中和二年(882年)九月,黄巢最信任的部将朱温(后来的梁太祖)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叛变降唐,这好比砍断了起义军的一条臂膀。 更要命的是,同年十二月,沙陀首领李克用带着三万骑兵入关,这支部队是唐军的“王牌”,战斗力远胜黄巢军。 中和三年(883年)正月,李克用在梁田陂(今陕西渭南)大败黄巢军,斩杀数万,起义军元气大伤。 到了三月,黄巢知道长安守不住了。 但在撤出前,黄巢早就规划好了。 黄巢起义期间虽曾转战洛阳(880年十一月曾短暂占领洛阳,《资治通鉴》载其“入城,劳问而已,闾里晏然”,并未屠城)。 但真正的泄愤式屠杀,始终围绕着他两度得失的长安展开。 这一次占领长安,他心里只剩绝望和怨恨。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进城时的“仁政”。 想起百姓在唐军反扑时的“背叛”,想起朱温的叛变、李克用的追杀,所有的憋屈和愤怒都找到了宣泄口。 史载他“怒民之附唐,纵兵大掠,焚宫室、坊市,杀人满街”(《旧唐书·黄巢传》)。 曾经的“仁主王,此刻成了泄愤的屠夫。 起义军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大明宫被烧成焦土,朱雀大街上尸积如山,百姓要么被砍死,要么逃进废墟躲藏。 这场屠城,哪还有半分“为百姓”的影子?不过是一个濒临败亡的政权,对“失去民心”的疯狂报复。 几天后,黄巢带着残部撤出长安,一路向东逃窜,最终在泰山狼虎谷自杀。 而长安经此一劫,这座曾见证过盛唐繁华的都城,彻底沦为废墟。 黄巢的两次长安之行,从“笼络民心”到“纵兵屠城”,藏着的不是性情突变,而是一个起义者在“帝王梦碎”后的彻底崩塌,当所有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剩下的,便只有毁灭。 从此长安城再也没有被大一统王朝用以为都!
黄巢心态的转变,屠长安!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带着他的起
天天说史
2025-07-09 22:20:08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