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祖宗讲究“和为贵”不是说着玩的,五千年积淀的智慧,一直把和谐共存刻在骨子里

竹韵清风起 2025-07-12 10:24:42

中国老祖宗讲究“和为贵”不是说着玩的,五千年积淀的智慧,一直把和谐共存刻在骨子里。新中国一成立,就鲜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给邻居递上的是友谊的橄榄枝。 中国人常说“强不恃强,富不侮贫”,这不是空话。哪怕在捍卫国家利益最前沿的南海,中国的态度也是:该谈,咱们桌面上好好谈;主权底线,那也是毫不含糊地亮出来。 中国人这套平衡本事,根子深埋在咱们的文化土壤里: 道家智慧在于“顺势而为”。它可不是教你躺平,而是讲究看清大势、顺势发力。 就像中国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担起全球责任是真,但更讲究走自己的节奏,对西方某些“气候霸权”的指手画脚咱也明说不。 儒家思想里装的都是“天下情怀”。“己达达人,兼济天下”。 这道理落实到今天,就是“一带一路”的实践。实实在在地帮了一百多个国家搞基建、通互联,却从不拿这当筹码去谈什么政治条件。 这和美式“民主改造世界”的花架子比起来,谁更真诚,不言而喻。 西方的老剧本“国强必霸”,到了中国这儿真就玩不转: 当美国某些人老爱念叨“修昔底德陷阱”,渲染所谓“争霸战”时,新中国七十多年走来的脚印清清楚楚:一仗没主动打,一寸别人地儿没占过。 黄岩岛维权也好,南海岛礁建设也罢,核心就四个字:守住家业! 必要时刻该出手就出手,当年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展现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底气。这份决断,是分寸的体现。 学了不少唐朝风韵的日本,偏偏最该学的“中庸”没参透 武士道高喊“忠义廉耻”,听着挺好,但内部缺少足够的力量制衡。古代武士一言不合就“剖腹明志”,把这套搬到近代,扭曲发酵后就成了军国主义的疯狂。 说到底,把“忠”简化为对首领的无条件服从,路就走歪了。 战后的日本,虽然把柔道、剑道包装推广成了体育项目,但文化深层似乎少了点定盘星。 就像网友调侃的:“武士刀换成了手办,可骨子里还是在‘要么紧抱美国大腿,要么就找邻居麻烦’的两极之间晃悠。” 中国的“执两用中”,绝非和稀泥、走中间。它是扎根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清醒判断,是在风高浪急中始终把稳航向的战略定力。 它告诉我们:和平不意味着任人拿捏,发展也不等同于谋求霸权,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帮助120多个国家减贫脱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成了联合国共同的主张。 真正长久的安全感与影响力,无须靠强权压人四处张扬,体现在能让伙伴国家发自内心感受到务实合作的收益与诚意。 参考资料:论中国的正义战略斗争——红色文化网

0 阅读:0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