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嘲笑中国的无神论,英国教授:你们嘲笑,是因为你们看不懂 果然是国家一旦强大,就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之前西方人一直说,中国有60%的人自称为无神论者,于是便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 可问题来了,西方人一直说他们信上帝,上帝又是博爱的,可我们却一点都没看到西方人的博爱,反而是在到处搞事,杀人放火。 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英国剑桥教授马丁雅克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居然开始帮中国人辩经了。 当西方人看到盖洛普杂志的报告时,他们很难理解一个现象:为什么中国人能在没有统一宗教信仰的情况下,维系着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 在基督教的传统之中,信仰所指向的必须是伟大的造物主。教堂、祷告、圣经缺一不可。 但中国的神话体系早就告诉我们: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这些被后世尊为神的先人,都是实实在在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凡人。 中国人敬奉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绝对权威,而是那些真正造福人间的英雄。 更让西方人费解的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实用精神:灵则拜,不灵则弃。这和西方"无论神是否回应都必须虔诚"的观念形成鲜明反差。 马丁教授说得很直白:"西方人习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这种思维定式让他们看不清中国信仰的本质。" 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从创世神话就已显露: 面对灭世洪水,西方选择诺亚方舟避难;而在中国,大禹带着百姓开山导河治水十三年;天现十日,后羿直接射落九;同样的灾难在希腊神话里,只能靠宙斯出手解决。 等待救赎还是奋起自救?中国人选择了后者。这种"人定胜天"的信念融进了民族血脉。 英国教授对此深有体会:"中国人信仰的不是祈祷就能改变命运的奇迹,而是'尽力而为'的行动哲学。这种务实精神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每年清明,几亿中国人踏上归乡路。他们在祖坟前清理杂草,摆上鲜花供品。这不只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祖先的尊重与家族精神的传承。 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传承的是屈原忠贞爱国的气节;春节贴对联吃团圆饭,传递的是家庭和睦的期盼。这些传承数千年的习俗,都是儒家"敬鬼神而远之"智慧的鲜活体现。 "中国人可以上午拜孔子,下午敬关公,春节贴财神,圣诞照样收礼物。"马丁教授说这种信仰的包容性让西方学者惊叹,"在他们的认知里,各种思想完全可以和平共存。" 其实马丁·雅克为中国"辩经"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早在2009年,他就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书中预言中国崛起将改变全球格局。 2016年又在《大国雄心》中强调:中国是罕见的"文明型国家",五千年连续发展的文化基因,让它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十年前西方舆论场还充斥着"中国崩溃论",如今却开始认真讨论"中国模式"。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赢得了话语权,高铁贯穿崇山峻岭,八亿人摆脱贫困,航天探索迈向深空... 今天,要是问普通中国人信什么,答案往往朴素而厚重: 我们信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信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信这个带着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国家。 西方人或许永远弄不懂,为什么中国人能把儒家仁爱、道家自然、佛家慈悲融合得如此自然。但正是这种包容务实的信仰根基,让中华文明穿越五千年风雨而历久弥新。 参考资料:中国人的信仰与西方有何不同——中国民族报
澳大利亚知名反华教授李约翰,在节目当中大谈自己的反华思想,但就在这时主持人,突然
【439评论】【2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