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没有人扬言挑战英伟达,做民族的显卡?这么说吧,英伟达基本上属于垄断,那些游戏厂商也只会给英伟达做适配。 英伟达和AMD几十年的专利积累不是靠简单模仿就能解决的,这些专利覆盖了GPU内部大量的技术细节。 任何新品牌进入市场,都无法绕开这些技术壁垒,想要自行研发就得另辟蹊径。 可这意味着走一条从未验证过的新路,投入资金、时间和人力,最后还未必见得能赶上主流标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这样的风险几乎让人望而却步。 就算有企业能提交一份全新的自主设计方案,接下来的问题更难。 高端GPU对制造工艺有极高要求,世界上能量产5纳米甚至更先进工艺的代工厂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内厂商想要拿到真正顶级的芯片产能,竞争不仅激烈还牵涉到国际分工。 而如果选择成熟工艺,将性能堆起来,普通家庭用的游戏电脑根本装不下,功耗发热受不了,消费者也买不到靠谱的体验。 除了制造难题之外,更大的关卡在于软件和生态。显卡不是做出来就能卖,真正难的地方在于驱动、API和兼容软件的开发。这些东西决定了玩家实际体验,也左右了行业接口和标准。 英伟达和AMD几十年来不断打磨驱动、和主要游戏开发商长期合作,做到了新游戏可以及时优化,老游戏也能顺畅兼容。 只要有一个新品牌,没有人愿意为你专门优化,驱动出现小问题,用户体验一定大打折扣。 这种生态壁垒说到底是个市场规律问题。即使有公司做出一块性能差不多的国产显卡,只要生态没跟上,终端玩家玩游戏还是一样遇到Bug、掉帧、闪退等问题。 加上游戏厂商、引擎开发商都已经和英伟达等巨头绑定,这样的国产产品根本进不了大门。 反观AMD,即使在主机市场占据核心地位,在PC消费市场依然只能和英伟达抢点边角料,市场口碑和生态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追赶的。 对玩家来说,显卡是最核心的硬件,大家不会拿几千几万块钱去冒险买一块兼容性有问题的新品牌产品。一个不小心,游戏体验毁掉,省下点钱也得不偿失。 现实就是,市场推一个新品牌显卡要的不止是技术、质量和价格,更要时间来打磨品牌和用户信任,而行业赢家通吃的局面还在不断加剧。 很多人会疑惑,既然人工智能用的国产计算卡跑得不错,为啥不直接跳到游戏显卡也搞一把。 这两件事其实差别非常大,计算卡面向的客户集中,需求单一,而且国产软件可以配合适配,自有生态要简单得多。 消费级的游戏显卡则有着极其庞大的应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游戏开发商和软硬件厂商,各种适配和兼容几乎做不完。 所以国内大多数芯片公司都选择先把资源调整到计算卡,等在这个赛道积累到一定优势,再慢慢探索游戏显卡的方向。 国产显卡短期内为什么很难挑战英伟达,核心在于市场早已固化、技术壁垒高筑、软件生态牢不可破,还需要巨量资金和人才持续投入。对国内企业来讲,选择突破路径不是没有道理。 一步步在计算卡、AI加速领域站稳脚跟,积攒基础和经验,等有主动权那一天,才可能真正推进“民族显卡”的梦想。这,或许就是当下暂时还没人直接叫板英伟达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国内没人敢挑战英伟达?国产显卡的困局,真相扎心了!直白的说,英伟达基本上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