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个产钢大国,为何说印度没有完成工业化?我来告诉大家真相,其实印度钢铁和相关行业本身就很奇葩。 事实上,印度确实不缺铁矿石,而且这些铁矿石品位高、数量大,这些矿石用来炼钢省时省力,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做钢铁原料。 按理说,印度有这样的条件,完成工业化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偏偏印度的煤炭行业不给力。 要知道,钢铁产业除了矿石,更倚重煤炭特别是焦煤生产焦炭。焦炭是高温炼钢非用不可的东西。 但在印度,本地煤炭类型主要还是褐煤,用来做焦炭根本派不上大用场。 高品位的焦煤得花钱进口,这一来,原材料成本就高了不少,印度的钢铁企业很难在全世界市场上抢占明显优势。 焦化行业在印度发展得同样不温不火。烧焦炭不仅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低,还容易带来环境问题。如果投入巨资还赚不到什么钱,这样的生意自然吸引不了太多资本。 更尴尬的是,焦化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少副产品,比如煤气、苯和煤焦油,这些都是基础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可要想把这些副产品集中起来再加工,搞化工厂,还得持续的投资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如果规模小、技术跟不上,这些副产品就只能被浪费掉。 印度现在面临的问题正出在这里,缺少本土强大的焦化和基础化工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一直缺了后劲。 没有化工原料,下游产业很难壮大,像塑料、染料甚至新材料这些行业,始终起不来。 这样一来,钢铁产得再多,也只能作为初级原料卖出去,挣不到高附加值的钱。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就像长了一条腿,缺另外一条腿撑不起来。 这种发展困境,很多新兴工业国家都曾面临。无论是东南亚一些经济体还是南美部分国家,起步时也曾靠资源和初级加工起家。 但后来都出现了产业链断层,基础化工没追上整体工业需要,结果就是走到一定阶段就发展停滞,再难继续升级。印度的轨迹跟他们高度相似。 其实说白了就是印度的基础工业没打好底子,只是光顾着把出口数量做大,却忽略了产业链的深度和支撑。 印度一方面希望钢铁产量持续走高,一方面却没有在基础化工这种“苦活累活”上下大力气。 时间一长,所有副产品都只能粗处理甚至废弃,长远来看,加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连带也都失去了根基。 有些人觉得,只要钢铁产量跟得上世界大国,印度迟早能补上短板。但从实际情况看,真不是那么回事。 钢铁只是工业化的门槛,要想整个系统壮大,得有持续的政策支持,重视核心原材料和基础化工。没有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还是不够健全,也就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 说到底,工业化不是单靠资源条件、短期投资和几家大型钢厂就能解决的事情。 印度的教训就在于,哪怕资源再丰富,钢铁产量再世界领先,只要产业链下游、材料技术和基础化工没有跟上,整个工业化过程迟早会卡壳。 而且这个问题一旦出现,想补上就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
印度自证在加勒万河谷之战中被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实锤了!
【11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