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这番话竟然出自于台湾黑帮大佬陈启礼之口

古木过去 2025-07-13 10:43:00

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这番话竟然出自于台湾黑帮大佬陈启礼之口,作为一个台湾人,陈启礼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84年,陈启礼带着竹联帮成员,执行了国民党交给的秘密任务,将作家刘宜良杀害。这位作家的著作让蒋家心生忌惮,国民党便找到陈启礼,让他负责铲除这个“心腹大患”。 任务完成后,本以为可以借此获得党的信任和庇护,却没想到因为美国政府的介入,台湾当局选择了将他抛弃。 判决下达时,陈启礼彻底明白,所谓的忠诚和义气在政治游戏里根本不值一提。为了自保,他把自己和情报局官员的所有谈话悄悄录了音。 这场“江南案”不仅让他从“党国”的忠实支持者变成背离者,也让外界第一次看到帮会与政权背后复杂的权力交易。 要明白陈启礼为何走到这一步,得从他8岁那年说起。 那时的他随父母从四川迁居台湾,寄人篱下的滋味刻在骨子里。初到台北,他因为一口大陆腔常被本地学生欺负。 陈启礼不甘被打压,很快就带领那些同样被排挤的外省孩子,共同在学校、街头打出自己的阵地。 父亲曾告诉他,无论去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这种“我是中国人”的归属感,早已融进了他的血脉。 青春期的陈启礼,没有读完书,就混进了帮派圈子。街头的打拼不只是为生计,也是为了在这个新环境里找到出路。 从“竹林联盟”到“竹联帮”,陈启礼一步步在江湖打拼,靠着手腕和兄弟情把帮派做大做强。 他很明白,仅凭拳头终究成不了气候,逐渐学会利用人脉,和政界、商界拉关系,让竹联帮不像过去的草台班子,而是成了台湾黑帮的代名词。 但帮派大到一定程度,危险也随之而来。一次清理门户,他因涉命案入狱六年。这期间,他将牢狱生活当作另一种平台,与情报系统中人建立更深的联系,为自己谋划新的出路。 出狱后,“竹联帮”在他的带领下业务越做越大,势力甚至扩展到海外。这一切都为后来的江南案埋下了伏笔。 “江南案”后,他多次尝试洗白帮会生意,但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台湾扫黑力度加大,陈启礼渐渐意识到,即便帮派合法化,始终无法摆脱被利用、被抛弃的命运。 到了90年代末,他不得不到柬埔寨避祸。异国他乡里,他照样打拼产业,在华人圈子中依然有分量,却始终没有摆脱漂泊的感觉。 就在这段流亡生活里,陈启礼抛出了一句震动岛内外的话:“宁可让大陆来管,也不能让台湾落到外人手里!” 这一句话不是简单的选边站队,而是他见识了几十年风雨后,对岛内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彻底总结。 他对“台独”理念嗤之以鼻,也不愿台湾被任何外部势力左右。在他看来,两岸同根,血脉连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归属感这回事是变不了的。 晚年,陈启礼多次到大陆探访,看着大陆迅猛发展,家乡风貌焕然一新。他的这些见闻,进一步加深了自己“人不能忘本”的信念。 对比台湾的反复动荡,他觉得只有没有外人干涉、两岸真正和平,才是普通人真正的福气和希望。 陈启礼的这种“根”意识,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情感,也是上世纪那一代人共有的乡愁和信仰。 2007年,他在香港因病去世,遗体运回台湾。送葬的场面极为壮观,不但黑道、白道的头面人物都到齐了,各界社会人士也自发前来送别。 有些人来悼念的是江湖大哥,有些人则怀念他所代表的一种时代性格:强悍、不服输,还有对血脉和认同的执着坚持。 陈启礼既懂江湖的规矩,也知道权力背后的冷漠。人们看到的是他的声势和风光,其实他更清楚什么叫被利用又被丢弃。 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站在“台湾归中国”的一边,这并不容易,对他来说是用一生的经历换来的觉悟。 今天再提起陈启礼,有人记得的是竹联帮的威名,有人关注他对台湾前途的表态。 其实,不管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位“末代教父”更多的是时代的产物,他面对风雨时流露出的家国之思,值得今天的我们仔细思考。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