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

历史脑洞 2025-07-14 04:26:19

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事员站了出来:“我有办法!” 那年是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刚打响没几天。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163师489团3营7连接到命令,要拿下越南同登镇西南平顶山上的鬼屯炮台。这地方可不是一般的硬骨头。当年法国殖民者建它的时候,花了大心思,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炮台占地不小,长120米,宽70米,三层结构,地下两层全是暗道,总长350米。里面啥都有,粮仓、弹药库、水井一应俱全,外头还有几百个射击孔,火力能覆盖方圆好几公里。 我军一开始信心满满,重炮拉上来就开轰。一轮又一轮,上百发炮弹砸过去,山坡被炸得坑坑洼洼,草木都没了影,可那炮台的混凝土墙硬得跟铁板似的,连个裂缝都看不见。敌人的机枪和炮火一点没停,战士们冲了几次都被打回来,前头的弟兄伤亡越来越大。指挥员急得满头汗,地图摊开又收起,反复研究也没辙。那时候部队士气有点低,谁也没想到这块石头这么难啃。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何国安的炊事员跑到了指挥部。他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平时话不多,就是个老实巴交做饭的。没人把他当回事,可他一开口就让大家都愣住了。他说自己知道鬼屯炮台的弱点,能帮部队破了这堡垒。指挥员半信半疑,问他咋回事。他这才讲了自己的经历。 何国安1931年出生在广西宁明县,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13岁那年,1944年吧,法国殖民当局抓了一堆当地人去修工事,他也被拉去干活,整整七年都在鬼屯炮台那块干苦力。修炮台的每条道、每个口,他都摸得门儿清,连通风口在哪都知道。1951年他回了国,日子总算安稳下来,后来在广西凭祥发电厂当炊事员,天天颠勺做饭,日子过得平淡得很。可1979年战争一打起来,他听说部队被鬼屯炮台挡住,又看到抬下来的伤员,心里就坐不住了。 他找到指挥员,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说这炮台看着硬,其实有软肋,通风口就是个突破口。他还记得当年修的时候,法国人为了省事,通风口没加固得很严实,位置也藏得不好找,但要是找着了,就能下手。指挥员一听,觉得这事儿靠谱,马上拍板让他带人去找。 第二天一早,何国安就跟着一个班的战士上了山。那天雾大,敌人时不时放冷枪,炮弹也在附近炸,大家都得趴着爬。山上全是碎石和弹坑,走一步都费劲。何国安凭着记忆带着人转了一天,愣是没找着入口。战士们有点急,他反倒稳得住,说再找找,肯定有。第三天,他带着人钻到山腰一堆乱石那儿,扒开一看,果然有个盖着水泥板的通风口,藏得可真够深的。 部队赶紧调来汽油和炸药,顺着通风口灌进去,再一炸,里头的工事全毁了,越军几百号人也被收拾了。鬼屯炮台这么一破,我军顺势打通了去谅山的路,接下来的仗也好打多了。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服了这个不起眼的炊事员。要没他,鬼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何国安后来回了发电厂,还是干老本行。战后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还得了“支前模范”的称号。1984年,他又被评了个“特等劳动模范”。这事儿在当地传了好多年,大家都说,一个普通人关键时候站出来,比啥高科技都管用。他自己倒没咋得意,觉得自己就是做了该做的。 这故事听着挺传奇,但真不是瞎编。鬼屯炮台那仗是实打实的硬仗,何国安也是真有其人。他用自己的经验帮了部队一把,证明了普通人也能干大事。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人真挺拼的,换成咱们现在,估计没几个人有这胆量和脑子。 一个炊事员都能扭转战局,何国安这事儿真挺牛的。

0 阅读:0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