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道士毕云把菜刀劈断打磨成了匕首带在身上,在晚上刺杀了两名日军哨兵。之后,他又埋伏在敌人据点附近,准备在干掉几个日本兵。 毕云,1915年2月生在山东威海一户穷人家。家里实在养不起,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卖到七奇庙,后来又送到天后宫。庙里主持看他身子弱,怕活不下来,就把他交给村里一个老婆婆抚养。1922年,7岁的毕云被师父接回天后宫,正式当了道士,取了个道号叫志修,大家都喊他“小老道”。 他在道观里过得挺苦,每天跟着师父念经,空闲时练点拳脚功夫。师父还专门从天津请了个武师教他。这小子挺有天赋,又能吃苦,练得一手好武艺,棍棒耍得虎虎生风,在当地有点小名气。1931年,师父去世,16岁的毕云接管了天后宫。他年纪虽小,但做事稳当,还常给村民治病,分文不收,乡亲们都很敬重他。 1938年3月7日,日本军队占领威海,城里到处是日本兵,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有一天,一队日军闯进天后宫搜查,看到毕云房里挂着刀枪剑戟,怀疑他是抗日分子,不由分说把他拖出去吊在树上抽鞭子。毕云硬气得很,死咬牙不吭声。日军见他不服,想直接处决他,幸亏有个老板出钱保了他一命。 这场毒打彻底把毕云惹毛了。他回到房里,看着墙上的兵器,心里憋着一股火。他抓起一把旧菜刀,劈成两半,挑了长的那截,在石头上磨了半天,磨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从那天起,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方式教训这帮侵略者。 1938年春天,毕云开始行动。他挑了个深夜,把菜刀劈断,磨成匕首,塞进腰间。那晚天特别黑,没月亮,正好干大事。他摸到日军防区附近,蹲在灌木丛里盯着哨所。两个日本哨兵在那儿晃悠,背着枪,慢慢走来走去。 毕云瞅准机会,趁着风声掩护,猛地冲出去。先干掉一个,捂嘴割喉,动作快得不行。另一个哨兵刚反应过来,他已经贴上去,一刀捅进胸口,干净利落。得手后,他割下两颗人头装进布袋,背着就跑。天亮前,他又溜到日军据点附近,躲在山坡上,打算再找机会下手。这次刺杀让当地日军慌了神,毕云的名声也传开了。 刺杀之后,毕云没消停,直接投奔了国民党郑维屏的部队。他武艺好,被任命为武术教练,教士兵打拳用刀,挺受尊重。可这支队伍纪律差,打仗也不积极,毕云慢慢看不下去。1940年春,他在一场战斗里腿受了伤,郑部不管他,把他扔路边等死。幸好八路军威海区队的战士救了他,用草药给他治伤。 养伤时,毕云看到八路军真心为民抗日,感动得不行。伤好后,他加入八路军,成了威海抗日大队特工排长,带着“青年暗杀队”干了不少大事。他常带队夜袭日军据点,杀敌抢物资。有次还炸了日军仓库,弄得敌人焦头烂额。 1942年,毕云入了共产党,当上威海市区长兼区中队长。他利用老关系策反敌人,还老跑敌后刺杀汉奸和日军军官,搞得敌人怕得要死。胶东老百姓都叫他“小老道”,说他身手了得,像飞檐走壁的侠客。 同年冬天,日军搞大扫荡,想灭了抗日队伍。毕云带队在沟于家村和邓南村附近跟敌人硬拼,掩护群众撤退。12月4日,在荣成县尹子乡西夏埠村北山,他们被围得死死的。毕云端着机枪扫射,拼了命突围,最后身中数弹,血流了一地。战友把他背出去,可他失血太多,27岁就没了。他的故事在胶东传开了,成了激励后人的英雄事迹。
1946年1月,山东华丰煤矿日军守备队准备离开,想要拖着大炮等重武器回国。八路军
【16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