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年,丈夫刚死,46岁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

灵瑶醉花阴 2025-07-17 23:51:38

1129年,丈夫刚死,46岁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狠狠地掐住李清照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刚刚还是浓情蜜意的张汝舟突然性情大变,李清照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显然慌了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清照46岁那年,动了再嫁的念头,她曾是名门闺秀,也曾拥有一段被后人称作“才子佳人”的婚姻,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喜爱金石文物的书生,虽仕途平平,但两人志趣相投,婚后一起搜集古碑残帖、青铜器皿,研究古代铭文,整理文献资料,那时候的李清照,写词清新婉约,生活虽不算富贵,却充满情趣与追求。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夫妻二人被迫带着十几车古董南逃,一路颠沛流离,许多收藏不是在逃亡途中遗失,就是被盗抢一空,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李清照还在悲伤中忙着整理仅剩的器物和手稿,她身边早已没有亲人,只有残破的行李和几件无法变卖的古董,战乱让她失去了家园、丈夫,也几乎耗尽了积蓄。 在南方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她先是在南京住了些时日,后来又漂泊到了临安,临安虽是南宋新都,但人心浮动、物价飞涨,一个寡妇带着几件古董在城中落脚,注定不是容易的事,她并非没有才名,词作流传极广,甚至有文人慕名登门请教,但才华不能当饭吃,古董不能随便卖,稍有风声便可能引来麻烦,她靠着抄写文稿、偶尔售卖拓片勉强维生,生活日渐拮据。 就在这个时候,张汝舟出现了,他是个读书人,曾在地方衙门任职,口才不差,衣着得体,看起来文质彬彬,他对李清照表现出极高的敬意,经常以请教诗词为名上门,送米送柴,嘘寒问暖,张汝舟知道她藏有文物,也知道她孤苦无依,他的接近是有目的的,但做得不露痕迹,李清照在世道艰难、人情冷漠的南方,第一次感受到某种温情,她动了心,也许是出于疲惫,也许是出于对现实的妥协。 两人没有大张旗鼓地办婚礼,只算是私下成婚,李清照带着几件最珍贵的古董搬进张汝舟的住处,她心里并不太安稳,但仍抱着一丝希望,觉得也许能借此度过下半生的孤独,不久之后,张汝舟的真面目就显现出来了,他开始频繁打听古董的数量与价值,对她曾经的收藏表现出过分的兴趣,李清照并未向他透露实情,只说大多已在逃亡中散失,剩下的也不多。 这番话显然惹怒了张汝舟,他的态度变得粗暴,开始翻箱倒柜,试图找到她隐匿的藏品,有时他借酒撒疯,行为失控,甚至使用暴力,李清照忍耐了一段时间,但她很快意识到,这段婚姻不仅无法提供庇护,反而成了新的陷阱,她曾经以为张汝舟是可以依靠的人,却发现他只是个图谋不轨的小人。 她原本不愿声张这段婚姻的失败,但张汝舟的贪婪越来越明显,他开始威胁她,提出要将古董变卖换钱,并扬言若她不配合,就不让她过安生日子,这些藏品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的见证,是精神寄托,她无法容忍这些东西被一个毫无情感的人随意处置。 李清照开始收集张汝舟的劣迹,她查阅了他留下的信件,发现他在科举考试中存在舞弊行为,在任职期间也有受贿记录,这些证据并不难找,只是过去她从未主动去查,她把这些材料整理好,带上诉状,亲自前往官府告发张汝舟,在当时的宋代律法中,妻子起诉丈夫属于“义绝”,即使丈夫有错,妻子也可能因此入狱。 李清照很清楚这点,但她已经没有回头路,她宁愿坐牢,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赵明诚的心血被毁于一旦,官府受理此案后展开调查,很快就查实了张汝舟的舞弊与贪污事实,张汝舟被革职查办,婚姻被解除,但李清照也因此坐了九日牢,狱中环境恶劣,饮食粗劣,关押的都是底层百姓与刑事犯,李清照的身体本就虚弱,这九日可谓极苦。 幸亏她在江南还有些旧识,有人为她说情疏通,总算提前获释,出狱那天,正是重阳节,街头黄菊盛开,人群熙攘,她却只觉心寒如冰,这段婚姻给她带来的不是安稳,而是羞辱与创伤,她终于明白,再无任何外人可以依靠,今后只能靠自己。 她搬离了张汝舟的宅子,租住在临安一间偏僻的小屋里,生活依旧清贫,但她的心态变了,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金石录》的整理与补写中,这部书原是与赵明诚共编,因战乱和丧夫而中断,如今,她独自一人完成了它,仿佛在用文字与过去告别。 晚年的李清照过得极为孤独,她没有再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靠抄写文稿和偶尔卖字度日,她的词风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变化,早年的清新婉转变得低沉哀婉,情感更加厚重深远,像《声声慢》那样的名篇,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她把对赵明诚的思念、对命运的悲怆、对过往的悔恨,都融入了词句之中。 信息来源:新华网《山东章丘李清照纪念馆新馆开放》

0 阅读:3
灵瑶醉花阴

灵瑶醉花阴

灵瑶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