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营,就是人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18 07:45:16

这是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营,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公馆”。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让他的脑袋看起来更大了。他用手扶着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1946年重庆白公馆监狱里,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历史上最年轻烈士的身影。照片中的小男孩叫宋振中,狱友们都叫他“小萝卜头”,牺牲时年仅8岁。 这张照片拍摄于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也是他留给世人的唯一影像。照片里的他头戴飞行帽,站在一枚废弃炮弹壳旁,瘦弱的身体穿着破旧短裤和凉鞋,脸上却挂着难得的笑容。 宋振中1941年出生在西安,父亲宋绮云是《西北文化日报》社长,母亲徐林侠是地下党员。《西北文化日报》当时是中共在西北地区的重要宣传阵地,专门揭露国民党腐败,传播抗日救国思想。 1941年11月,年仅8个月的宋振中随父母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一家三口先后被关押在西安、贵州息烽集中营,最后转到重庆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度过了整个童年的8年时光。 监狱的伙食只有发霉的米饭和腐烂蔬菜,牢房阴暗潮湿,跳蚤臭虫横行。长期营养不良让宋振中头大身小,看起来就像个萝卜头。狱友们心疼这个孩子,给他起了“小萝卜头”的绰号。 尽管环境恶劣,父母坚持要让儿子接受教育。狱友们想方设法制作学习用具:用树枝削成笔,把烧焦的棉花泡水当墨汁,用草纸装订成练习本。 被关押的爱国将领黄显声主动当起了小萝卜头的老师,黄显声是东北军将领,因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被捕。他教宋振中识字、算术,甚至还教了一些简单的俄语单词。 小萝卜头学习很刻苦,不到一年就能背诵几十首古诗词。他最喜欢《咏鹅》这首诗,经常对着铁窗外的天空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由于年纪小,看守对他的管制相对宽松,小萝卜头因此成了狱中地下党组织的“小交通员”。他负责传递《挺进报》,这是狱友们用香烟盒纸手抄的小报,内容主要是解放军在各地的胜利消息。 每次传递消息时,小萝卜头会把纸条藏在鞋底、衣服夹层或者扣子里。他走路时故意蹦蹦跳跳,像个普通孩子在玩耍,特务很少怀疑他。 1947年,狱中地下党组织策划帮助共产党员韩子栋越狱。小萝卜头承担了传递地图和干粮的任务。他把这些物品包装得像玩具一样,成功帮助韩子栋逃出监狱。 韩子栋越狱成功后,向外界报告了白公馆的情况,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里关押着许多革命者,其中还有一个年仅几岁的孩子。 那张1946年的照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拍摄的,当时监狱允许在押人员偶尔在院子里放风,有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瞬间。照片中的炮弹壳是抗战时期留下的,放在监狱院子里。 照片洗出来后,狱友们都很珍惜这张照片,因为这是小萝卜头童年留下的唯一影像。后来这张照片被偷偷传出监狱,保存至今。 1948年,小萝卜头7岁生日那天,黄显声把自己珍藏的一截铅笔送给了他当生日礼物。这截铅笔是黄显声入狱时带进来的,已经用得很短了,但对小萝卜头来说是最珍贵的礼物。 小萝卜头用这截铅笔画了很多画,大多数是他想象中的外面世界:蓝天白云、绿树鲜花、自由飞翔的小鸟。这些画至今还保存在重庆红岩魂陈列馆里。 1949年初,解放军逼近重庆,国民党开始疯狂屠杀狱中革命者。9月6日深夜,距离新中国成立只有24天,小萝卜头和父母被特务押往重庆松林坡秘密杀害。 遗体被发现时,小萝卜头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截铅笔。这个细节后来被写进了他的传记里,成为最让人痛心的情节。 小萝卜头牺牲后,他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知晓。1950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8年的监狱生活,从婴儿到儿童,小萝卜头从未见过真正的自由世界,却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英雄不分年龄大小,信念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困苦。 信源: 新华网 《缅怀共和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牺牲时还未满9岁》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