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照射事件真相大白,德国闹出乌龙,中国军舰根本没去红海。原来是德国搞出来的乌龙

诸葛利剑 2025-07-18 14:14:23

激光照射事件真相大白,德国闹出乌龙,中国军舰根本没去红海。原来是德国搞出来的乌龙事件,事发之时,我国舰艇根本就不在德国方面宣称的“红海海域”。但误会可以轻易解除并不意味着说过的话和采取的行动也可以及时撤回以及消除影响,而且德国闹出乌龙这件事背后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2025年7月初,德国宣称其参与欧盟“阿斯皮德斯”行动的侦察机在红海遭中国海军054A护卫舰激光照射。7月8日,德国外交部召见中国驻德大使邓洪波,递交抗议文件,称此举“危及人员安全,干扰任务执行”。 德国媒体大肆报道,渲染“中国威胁论”,暗示中国与也门胡塞武装关系密切。克里斯蒂安·霍夫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语气急促,坚称证据确凿,却未展示任何数据或图像,引发外界质疑。 中国迅速回应。7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德方指控与事实不符,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为国际航道安全贡献力量,呼吁中德加强沟通,避免误判。 7月10日,国防部新闻局进一步澄清,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当时在亚丁湾,距离红海有曼德海峡之隔,未进入德国所述海域,也未开启激光设备。舰艇航迹公开可查,国际海事组织记录显示,中国护航行动透明合规,护送商船超千艘,从未引发争议。 德国的指控漏洞百出。首先,红海与亚丁湾虽相邻,但分隔曼德海峡,地理位置泾渭分明。中国海军活动轨迹有据可查,德国却称事件发生在红海,明显与事实不符。 其次,德国侦察机属“超级空中国王-350”,由民用飞机改装,用于情报收集,长期在红海与亚丁湾游荡。 事件中,德方未提供激光波长数据或设备受损证据,仅凭飞行员主观描述,难以服众。分析指出,德国飞机可能误将阳光反射或他国设备光线当作激光照射,情报判断失误明显。 德国为何如此笃定?事件背后动机不简单。德国近年在北约框架内加速军事扩张,2024年起向立陶宛派驻4000人永久旅级部队,配备“豹2”坦克,驻扎俄罗斯边境。 此举被西方解读为防御俄罗斯,却被俄方视为挑衅。红海事件为德国提供了炒作“中国威胁”的机会,试图为其增加国防预算、扩大海外军事存在制造舆论支持。 德国媒体反复提及“中国支持胡塞武装”,却无证据支撑,纯属臆测,反映出其对华政策受北约与美国影响。欧盟“阿斯皮德斯”行动旨在保护红海航运,防范胡塞武装袭击,但德国侦察机可能擅自进入亚丁湾,靠近中国舰艇,触发误判。 国际军事活动中,类似抵近侦察并不少见,但德国未通过外交渠道核实,急于公开指责,暴露情报收集短板。中国海军护航行动自2008年起持续进行,护送各国商船,获国际社会一致好评,德国的指控显得孤立无援。 德国的急躁表现与其国内政治压力相关。2025年,德国经济面临通胀困境,政府需通过对外强硬姿态转移注意力。柏林街头,民众抗议军费增加,质疑政府优先级。 霍夫曼在发布会上面对记者追问证据,语焉不详,仅强调“调查确凿”,却未展示实质材料。德国的指控宛如自导自演的闹剧,不仅未能损害中国形象,反而暴露其战略焦虑与情报失误。 北约对华策略的影子贯穿事件。德国作为北约“欧洲支柱”,近年跟随美国步伐,加大在印太地区军事部署。2024年,德国海军护卫舰首次穿越台海,引发关注。 此次红海事件,德国试图通过外交摩擦配合北约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分析指出,德国的行为可能得到北约默许,旨在测试中国在敏感海域的反应,同时为欧盟对华政策加码。 中欧关系近年因贸易与地缘政治摩擦加剧,德国翻炒旧账,反映出中欧脱钩趋势的加深。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行动展现大国担当。 自2008年以来,中国护航编队为各国商船提供安全保障,拦截海盗,维护航道畅通。2025年7月,第45批护航编队完成对坦桑尼亚的友好访问,返航途中继续执行任务,行动公开透明。 德国的指控不仅缺乏依据,还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背道而驰。事件中,德国未能提供航迹数据或第三方佐证,其指控被多国媒体质疑为“政治秀”。

0 阅读:4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