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刚威胁完中方,火速被法新社嘲笑:现场这一幕太尴尬! 2025年7月

诸葛利剑 2025-07-18 15:14:25

北约秘书长刚威胁完中方,火速被法新社嘲笑:现场这一幕太尴尬! 2025年7月15日,吕特在白宫结束会晤后,迫不及待发表强硬声明,称若50天内俄乌和平协议无法达成,北约支持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100%关税,明确点名中国、印度、巴西,警告继续购买俄石油将面临严重后果。 他强调记者需将此信息传达给三国,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法新社迅速发文揭露一个关键事实:欧盟自身仍是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 布鲁盖尔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欧盟与俄贸易总额达710亿美元,占俄对外贸易14%,仅次于中国。欧盟虽对俄实施多轮制裁,但能源进口从未彻底切断,尤其德国、意大利等国依赖俄天然气多年。 法新社报道直指吕特的双重标准:他要求中印巴立即停止购买俄能源,却对欧盟到2027年的过渡期视而不见。 文章援引数据,指出欧盟2024年仍从俄进口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能源,远超印度和巴西的进口规模。吕特的发言暴露了北约在对俄政策上的逻辑漏洞。 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试图解释,称这是“二级制裁”,针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而非直接制裁俄罗斯。但这一说辞被法新社反问:欧盟为何能豁免? 惠特克的回应重复过渡期安排,未能自圆其说。法新社的报道引发热议,社交媒体上网友调侃吕特忘了自家后院的能源账单,场面堪称尴尬。 这场风波折射出北约内部的矛盾。吕特的发言意在向中印巴施压,彰显北约在俄乌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却意外让欧盟的能源依赖问题浮出水面。 欧盟内部对俄能源的过渡期政策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德国等国因能源结构调整需时间,难以迅速摆脱俄气。吕特忽视这一现实,公开点名他国,显得底气不足。 媒体评论指出,北约若推动二级制裁,欧盟自身恐难独善其身,这让吕特的威胁更像空喊口号。国际社会对这一事件反应迅速,中国、印度、巴西外交部相继表态,重申贸易决策基于国家利益,不受外部胁迫。 事件发生后,国际媒体持续聚焦北约与欧盟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内,吕特与欧盟高层闭门会谈,试图澄清发言并非针对欧盟,但质疑声未停。中国、印度、巴西坚持与俄贸易,外交回应冷静克制。 媒体反复提及这一事件,吕特的首次亮相被贴上尴尬标签。北约未推进二级制裁,风波逐渐平息。吕特作为新任秘书长,需在协调成员国立场、应对全球质疑中艰难前行,领导力面临更大考验。

0 阅读:1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