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案时为啥禁止用大记忆恢复术呢?不夸张的说,要是真用上了,对方连圆明园是自己烧的都敢承认。 这种所谓的 “大记忆恢复术”,说白了就是通过刑讯逼供、疲劳审讯、诱导暗示等手段,强行让嫌疑人 “回忆” 出办案人员想要的 “真相”。但这种操作表面上能快速 “破案”,实则后患无穷。 从数据上看,刑讯逼供几乎成了冤假错案的标配。《财经》记者研究了近百起死刑冤案,发现所有案件的当事人都反映曾遭受不同程度的刑讯逼供,手段包括电击、灌辣椒油、禁止睡眠等,时间长达数天甚至数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对 50 起刑事冤案的研究也显示,94% 的案件存在被告人虚假口供,96% 存在侦查机关不当行为。这些数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 “大记忆恢复术” 的可怕后果。 在刑讯逼供的压力下,嫌疑人往往会为了摆脱痛苦而随意编造 “犯罪事实”,甚至把别人的罪行安在自己头上。比如在佘祥林案中,佘祥林被指控杀害妻子,在审讯中被迫承认了犯罪事实,但实际上他的妻子多年后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中。这种荒诞的剧情,和 “承认烧了圆明园” 有啥区别? 更严重的是,这种非法手段还会破坏整个司法体系的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仅 2016 年就纠正了聂树斌案、陈满案等多起重大冤假错案。这些案件的平反,虽然彰显了司法纠错的决心,但也暴露出此前办案过程中的漏洞。 国际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的 “洗冤工程” 通过 DNA 技术推翻了 350 余起冤案,推算出美国每年约有 1 万例冤案,而这些冤案中很多也是因为不当审讯导致的。就连法国,从 1945 年到 2012 年也平反了 17 起冤案,其中不少案件存在刑讯逼供的影子。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大记忆恢复术” 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毁司法公正的大厦。 禁止 “大记忆恢复术”,其实是为了保护真正的真相。司法办案就像拼图游戏,每一块证据都要严丝合缝地拼接起来,才能还原出完整的画面。如果为了快速拼完图而随意篡改拼图形状,最后得到的只会是一幅扭曲的 “假画”。
查案时为啥禁止用大记忆恢复术呢?不夸张的说,要是真用上了,对方连圆明园是自己烧的
国际事件纵深谈
2025-07-22 09:50:00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