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沈醉视察白公馆时,看见一犯人正疯疯癫癫地跑着步,马上觉得不对劲,准备好好审问一番。看守却说:“这人被关了十几年,已经疯了,审也是浪费时间!”
1947年的重庆,阴雨绵绵,歌乐山上的白公馆笼罩在一片压抑之中。
这座由军阀别墅改造的秘密监狱,高墙耸立,铁丝网密布,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血腥味。
军统少将处长沈醉穿着笔挺的军装踏入大门,身后跟着一群毕恭毕敬的特务。他这次来,是要亲自检查这座“活棺材”里的犯人审讯情况。
院子里,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正绕着大树疯跑,头发蓬乱,眼神涣散,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看守们站在一旁嬉笑,有人甚至朝他扔石子取乐。老头毫无反应,继续机械地转着圈,仿佛这世上只剩下他和那棵树。
沈醉远远瞥了一眼,起初没太在意,在白公馆,精神崩溃的犯人太多了,酷刑、孤独、绝望,足以摧毁最坚强的意志。
可就在他准备离开时,老头突然抬头,两人的目光在阴冷的空气中碰撞。
那一瞬间,沈醉的瞳孔猛地收缩,那双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转瞬即逝,却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
“这人装疯!”他厉声喝道,声音像刀子划破寂静。旁边的看守长一愣,赔着笑脸解释:“处长,这疯子关进来十几年了,整天就知道跑步,审也审不出啥……”
沈醉冷笑,手指重重敲在对方肩章上:“你懂什么?立刻把他押去审讯室!”
这个“疯老头”叫韩子栋,山东人,16岁接触革命思想,后来加入党潜伏进军统的“蓝衣社”。
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辗转多地监狱,最终被关进白公馆。
十几年里,他目睹无数战友惨死,自己也被酷刑招待,却始终咬紧牙关。
他知道硬闯逃不出去,便开始装疯,不说话,不理人,每天疯狂跑步锻炼身体。看守们渐渐当真,连下雨天都任由他在院里狂奔。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癫狂的“傻子”,其实在默默计算着看守换岗时间,观察围墙外的地形,等待一个绝地求生的机会。
审讯室里,沈醉亲自上阵。所有手段轮番上阵,韩子栋却始终目光呆滞,口水直流,连痛觉都像消失了一般。
三天三夜后,沈醉不得不放弃,要么这人真疯了,要么就是个硬骨头。
他悻悻离开前下令严加看管,可他一走,松懈的看守们又把“疯老头”放回院子。
他们哪能想到,这个被他们嘲笑了十几年的“傻子”,几个月后会借外出采购的机会,把衣服扔进茅坑,光着脚狂奔三十里地,最终找到党组织?
后来成为《红岩》中华子良原型的韩子栋,用十四年的伪装诠释了什么叫“向死而生”。
而沈醉的直觉虽然精准,却终究败给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解放后,投诚的沈醉竟亲自为韩子栋的身份作证,两人还冰释前嫌。
当沈醉把亲笔写的书送给这位老对手时,不知是否会想起1947年那个雨天,那双让他脊背发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