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黄士伟在路上埋60枚地雷阻击日军,准备预测日军会停下的地方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要不就把地雷埋在路边。
1942年春天,美国军队的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等大城市,返航时降落在了中国军队控制的浙江衢州机场。
这事惹恼了日本人,他们立刻调集兵力,从东边的上海和西边的汉口出兵,准备沿浙赣铁路进攻,在衢州会合。
日本军队占了铁路两头的杭州和南昌,中间不少地方还控制在国民党手里。
于是,一场大战开始了,历史书上叫浙赣会战。
那时,日本军队在东线出动,兵分几路打向金华和兰溪。
领头的叫酒井直次,是个中将,指挥着第15师团,带了大约18000人。
这支部队从杭州萧山出发,5月初到了兰溪城外的马涧地区。
酒井打仗经验多,心气儿高,想一举拿下兰溪城,好继续向西推进。
国民党第三战区也不含糊,早早准备迎战。
他们把浙江中部定为游击区,派出部队四处打伏击、炸路断桥。
上头还专门运来大批炸药和地雷,想用这法子拖慢日军脚步。
运地雷的事出了岔子。
一列火车装了两千多枚4号地雷,走到金华遇上日军轰炸,被迫躲进一条支线铁道上。
军部怕地雷落到敌人手里,就下命令要炸毁这批弹药。
驻守当地的146师接到任务,让工兵营的黄士伟带队去办。
黄士伟是个四川汉子,1921年生在重庆荣昌,家里独苗。
16岁他就参军,在江西学过挖地道、搞爆破这些硬本事。
1938年打过梅梗那一仗,三天三夜被困住,他带着伤还把战友背出来了。
这会儿在146师当个工兵少校副营长。
黄士伟爬上火车一看那些崭新地雷,就改了主意。
他跟上头提了建议,说糟蹋好东西太可惜,不如埋去炸鬼子。
师长觉得有理,就改了命令。
黄士伟领着一排工兵,再加一个步兵营护着,连夜赶到兰溪江东岸。
那里地形复杂,新21师罗师长已经在前线布了雷阵,只剩城北一块山坡空着。
黄士伟瞄上了那块地儿,觉得这地方不起眼,但对日军指挥来说可能金贵。
小山坡不高,离城不近不远,正好是个瞭望点。
他琢磨着,要是日本军官想看清兰溪城兵力,准得爬上山坡架望远镜。
5月27日深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黄士伟领人摸过兰溪江。
雨刚停过,地上湿漉漉的。
他们悄悄摸上山坡,绕圈埋下了60枚4号甲型地雷。
黄士伟有心眼,把引信调到100公斤压力才触发。
他寻思一般小兵走路轻,踩不爆,只有骑马当官的或开车的人马才会碰上。
埋好地雷,大伙儿手脚麻利恢复草皮,撒上枯树叶遮掩。
眼看快收工,天上打雷又下雨。
黄士伟带人撤走,心里暗暗盼着大鱼上钩。
第二天上午,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日军大部队到了兰溪城外,一路地雷炸得噼里啪啦响。
酒井直次在后方指挥部火急火燎,立马派工兵冒雨排雷。
磨到快中午,总算清干净路。
酒井这下宽心了,跨上战马往前冲,准备亲自带队破城。
手下护着他,前头是骑兵探路,中间是步兵压阵,师团本部殿后。
大伙儿走到离城三岔路口,前面兵搞不清方向,酒井性子急,拍马赶到路口,一眼瞅见旁边小山包。
酒井没多想就打马上坡,连望远镜都来不及掏。
马一脚踩中黄士伟埋的地雷,“轰隆”一声山摇地动。
酒井被炸飞摔地上,左脚炸得稀烂,血哗哗流。
参谋长川久保冲到跟前,看见马当场炸死,人还清醒。
酒井忍着痛下命令,让川久保接着指挥打。
大伙儿七手八脚抬他到附近屋里,喊军医救命。
屋外乱成一锅粥,又有人马踩雷爆炸,伤了好几个军官挤一屋。
谁知没过半刻钟,酒井突然晕过去,气断在当日下午两点多。
这可是日本陆军头一回在战场上死个师团长,丢脸丢大发了。
日军慌忙烧掉尸体,只留丁点儿头发指甲,还下死命令封口瞒消息。
四个月后在杭州开追悼会,日本人才放出酒井照片。
国民党探子偷拍到图片,上头这才知酒井死了,可不知咋死的。
黄士伟当晚听见地雷连环爆,乐得睡不着,可压根不晓得炸的谁。
战后日子消停下来,1949年他离开部队去成都念书,后头几十年提都不提打仗事。
他安安分分生活,直到1985年翻书时撞见真相。
那天看《川军抗战亲历记》,里头顶着军事学院吴鹤云教授的文章,原原本本记着兰溪地雷炸死酒井的事。
黄士伟一算,炸雷43年后,他才明白自己干了件大事。
老汉采访时说:“那晚听见雷响就高兴,上头还夸炸掉不少鬼子,哪晓得捞了个中将。”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