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23 14:47:23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在这时,一个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平乱。”唐玄宗开心地问道:“你要多少兵?”太监回答:“不要一兵一卒!”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公元722年(唐玄宗开元十年)八月,长安城震动。 安南(今越南北部)蛮族首领梅叔鸾自称“黑帝”,联合林邑、真腊等国,率号称四十万大军攻陷安南都护府,岭南告急。 唐玄宗李隆基心急如焚,急召群臣问策:“四十万叛军!安南告急!哪位爱卿愿领兵平叛?” 朝堂一片死寂。 大臣们深知安南路远地偏,气候湿热,瘴疠横行,叛军熟悉地形,以逸待劳。 关中大军远征,恐未战先损于水土不服。 梅叔鸾兵力雄厚,实为烫手山芋。 玄宗怒火欲燃之际,一声洪亮回应打破沉寂:“老奴愿往!” 众人望去,只见年近古稀的宦官杨思勖出列跪拜。 他身材魁梧,腰背挺直,目光如炬。 玄宗急问所需兵马,杨思勖语惊四座:“老奴不需朝廷一兵一卒!” 满朝哗然,无人信七旬宦官能不带兵平定四十万叛军。 杨思勖堪称史上最善战宦官。 他本姓苏,岭南罗州(今广东化州)少数民族首领之子,母为雷州首领之女。 六岁时家族遭变,土著政权覆灭,他被阉割入宫,由宦官杨氏收养改姓。 从部落王子沦为宫廷奴仆,他未沉沦,反凭天生神力与武艺天赋崭露头角。 707年,太子李重俊政变兵逼玄武门。 众将畏缩,杨思勖挺身而出,阵斩叛军先锋,致叛军溃败,助唐中宗转危为安,连升五级。 后中宗被韦后毒杀,杨思勖投靠临淄王李隆基(玄宗),助其诛韦后夺位,升右监门卫将军。 两次关键抉择,显其过人胆识与政治眼光。 面对玄宗询问,杨思勖陈明方略:“关中兵不耐岭南湿热,未战先病。老奴请就地招募岭南子弟,彼等水土相服,擅山地丛林战。朝廷厚赏,必得精兵。” 玄宗大喜准奏。 杨思勖速抵岭南。 凭其出身岭南首领家族之背景,深谙当地风土人情,加之朝廷厚赏,迅速招募十多万骁勇子弟兵。 这些士兵耐湿热、抗瘴疠、精丛林战。 杨思勖与安南都护光楚客合兵,沿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古道,悄无声息穿越险恶丛林。 当唐军如神兵突降,自封“黑帝”的梅叔鸾大惊失色。 叛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 杨思勖身先士卒,阵斩梅叔鸾。 群龙无首,叛军崩溃四散。 唐军乘胜追击,“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叛乱迅平。 此后,杨思勖马不停蹄,接连平定五溪覃行章、邕州梁大海等叛乱。 凭赫赫战功,他官至骠骑大将军(从一品)、上柱国(最高勋官)、虢国公,地位超玄宗宠宦高力士。 洛阳龙门石窟今存其当年为玄宗祈福所造佛像。 然此军事奇才另一面令人胆寒。 他治军极严,手段残酷,常对俘虏施以活剥面皮、削去头皮之刑。 处理牛仙童受贿案时,竟下令挖心割肉,其狠辣令人毛骨悚然。 但也正是此等严酷,使其军纪严明,所向披靡。 740年,87岁的杨思勖走完传奇一生。 新旧《唐书》宦官列传均列其为首,不仅因战功卓著,更因一生忠于李唐,无有二心。 从部落王子到宦官,从内侍到位极人臣,其功名皆凭真刀真枪搏杀而来。 身处权力漩涡,他选择以武力捍卫大唐疆土,而非攫取最高权力,此清醒忠诚,使其无愧“能战之宦”评价。 主要信源:(《旧唐书·杨思勖传》)(《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0 阅读:3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