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民航再没有英雄出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5月14日早晨7点42分,成都双流机场跑道上,一架川航客机缓缓停稳,当舱门打开的那一刻,128个生命终于安全了,而此时的驾驶舱,却让所有人震惊 - 右侧挡风玻璃完全消失,驾驶台仪表被寒风和高压吹得七零八落,座椅和地面布满了血迹。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晨,川航3U8633航班按计划从重庆起飞,准备飞往拉萨,机长刘传建和副驾驶徐瑞辰驾驶飞机平稳爬升到9800米的巡航高度,这是一条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航线。 7点06分,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突然,一声轻微的"咔嚓"声打破了宁静,刘传建立即注意到右侧挡风玻璃出现了细微的裂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长,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在万米高空,任何细小的异常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几乎是在他准备通知空管的同时,灾难降临了,随着一声巨响,整块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瞬间,驾驶舱变成了人间地狱,零下40度的寒风夹杂着冰雹般的碎片,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灌入驾驶舱,更糟的是,副驾驶徐瑞辰被突如其来的气流吸出了半个身子,整个人昏迷不醒,只靠安全带勉强留在机内。 灾难并不是单一的,驾驶舱失压导致自动驾驶系统失效,大量仪表失灵,通讯设备也受到严重干扰,同时,极寒和缺氧开始侵蚀着刘传建的意识,但此时此刻,他必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同时应对四重危机。 关键时刻,经验和直觉成了最后的依靠,刘传建当机立断切换到手动操作模式,这个决定充满风险 -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手动驾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但这是唯一的选择。 接下来是航线的选择,飞机当时正处于青藏高原上空,四周都是平均海拔4000米的山脉,在仪表失灵的情况下继续原定航线无异于自寻死路,刘传建决定改道,尽快脱离高原地区。 但最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由于无法正常放油,飞机超重7吨,这意味着即便找到了机场,降落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个不当的决策,就可能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在这34分钟里,刘传建面临的第一重考验是与失重搏斗,驾驶舱失压造成的强大吸力不断试图把他拉出舱外,他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固定住身体,同时还要精准操作各种控制装置。 第二重考验来自极寒,零下40度的低温迅速带走体温,他的手指已经完全失去知觉,但操纵杆必须保持稳定,任何一个轻微的抖动,都可能让飞机失去平衡。 生死关头,整个机组展现出惊人的团队默契,第二机长梁鹏在听到异响后立即冲进驾驶舱,看到刘传建缺氧发青的脸,马上为他戴上氧气面罩,与此同时,被强风吹回舱内的副驾驶徐瑞辰也奇迹般恢复了意识,虽然浑身是伤,仍坚持协助操作。 驾驶舱内,三人分工明确:刘传建专注操控飞机避开山区,梁鹏负责与地面保持联系,徐瑞辰则在强风中努力观察外部情况,在震耳欲聋的风声中,他们全靠默契和手势交流。 客舱里的乘务组同样表现出色,在突发失压时,他们立即确保每位乘客正确使用氧气面罩,在剧烈颠簸中,他们穿梭在座位之间安抚受惊的乘客,维持着舱内秩序,这种专业素养,为避免舱内混乱争取了宝贵时间。 地面救援行动同样分秒必争,成都空管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度人员紧急疏散了六架停靠的飞机,清空了航线上的其他航班,救护车队、消防车队迅速就位,地面人员严阵以待。 万米高空的温度,即便在正常情况下也只有零下30度左右,此时驾驶舱失压,温度骤降到零下40度以下,刘传建只穿着单薄的制服,寒风不断吹散他的体温,但此刻,他已经顾不上冷,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降落过程中。 从万米高空到安全着陆,需要多次调整高度,刘传建先把飞机降到3900米,确认脱离高原山区后,再逐步下降到2000米,每一次调整都要应对强风的干扰,还要防止机身失衡。 最后的降落阶段最为凶险,超重的飞机速度难以控制,稍有不慎就可能冲出跑道,刘传建凭借多年经验,精准计算着下降角度和速度,最终在跑道上稳稳停住。 飞机安全着陆后,所有人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中,检查发现,除了副驾驶的皮外伤和一名乘客扭伤,其他人都安然无恙,这堪称民航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刘传建的英勇表现,川航特别奖励了他500万元,但在光环之下,他的妻子邹函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话:希望民航以后再也不需要英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航空人家属的心声,也反映了对民航安全的最大期望。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川航机长妻子:不希望他成为英雄,但很骄傲他有这样的实力!;中国新闻网——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获授“英雄机组”称号 机长获奖500万元
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23 20:47:55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