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年,74岁的白居易感染风寒,觉得自己快要嘎了,于是把养的33个家妓叫到床前

文山聊武器 2025-07-26 10:46:54

846年,74岁的白居易感染风寒,觉得自己快要嘎了,于是把养的33个家妓叫到床前:“我年事已高,你们都出府嫁人去吧!”32人都哭着离开了,只有15岁的樊素不肯离开 白居易出生在772年,那时候唐朝正值大历年间,他家祖籍太原,后来迁到河南新郑。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属于中小官僚家庭,从小就饱受战乱影响,安史之乱让家族颠沛流离,先到宿州符离,又去江南越中。他小时候挺苦的,跟着兄长学诗,15岁就能写出像样的作品,19岁进京求学,刻苦到口生疮、手起茧、头发早白。29岁中进士,当了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官场生涯。之后参加书判拔萃科,任盩厔县尉,一步步升到翰林学士、左拾遗。他积极上书言事,主张改革,诗歌风格平实,关注民生,像《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些作品,流传千古。 官场不是那么好混的,白居易生涯起伏大。808年,他37岁娶了弘农杨氏,杨氏是杨虞卿的从妹,两人有子女,但多数早夭。815年,因为上书严惩宰相遇刺案凶手,被贬到江州当司马,途中写了《琵琶行》,表达贬谪的苦楚。818年转忠州刺史,820年回京任尚书司门员外郎,822年去杭州刺史,任上修水利、疏浚西湖,惠及百姓。825年调苏州刺史,开凿山塘河。827年后,当过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等职,推动新乐府运动,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晚年829年因病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退居履道坊,生活转为闲适。 白居易早年有个心结,他年轻时爱上邻家女孩湘灵,两人情投意合,但母亲嫌湘灵家穷,门不当户不对,死活不同意。古时候父母之命大过天,白居易拖到三十多岁都没娶妻。后来母亲直接搬家,断了他们的联系。他伤心了好一阵,中年勉强娶了杨氏,两人没啥共同语言,杨氏早逝后,他就放不下湘灵,但湘灵已嫁人。这时候,他开始养家妓的习惯,专门挑15岁左右的女孩,养到18岁就卖掉或送人。晚年养了33个家妓,大多长得像湘灵,这反映了他对旧爱的执念。好友元稹来访,看到宅里歌舞升平,曾感叹他活得快活。 这些家妓不是随便养的,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后,官阶允许蓄养乐妓,但按规定只能三人,他却远超这个数,甚至上百。樊素和小蛮是最出名的,樊素善歌,小蛮善舞,他写诗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流传至今。樊素从十三四岁就在他家,陪伴了十四年,关系密切。白居易通过这些家妓解闷,创作了不少诗,但这也招来后世批评,说他沉迷酒色,十年换三批家妓,教习她们歌舞后又转手,显得不负责任。 846年,白居易74岁,已在洛阳履道坊住了多年,家境渐衰,早年卖了田宅马匹维持开销。那年秋季,他染上风寒,高烧咳嗽,身体虚弱,自知时日不多。无力再养那些家妓,他召集33人,宣布让他们出府嫁人。32个哭着离开,只剩樊素不肯走。她陪伴他时间最长,对他有深厚感情,坚持留下侍奉。这事在当时传开,显示樊素的忠诚,但也暴露白居易晚年生活的窘迫和对家妓的依赖。他试图劝樊素寻好人家,但她拒绝,暂时留了下来。 樊素留下的日子,白居易病情反复,她继续侍奉,帮着整理诗稿,生活上照料周到。两人相处加深,她跟随他多年,已成习惯。但家境恶化,他卖掉更多东西维持,病重到无法继续,最终还是将樊素转卖他人。她虽不愿,也被送走。那年八月,白居易在洛阳宅中逝世,享年75岁,朝廷赠尚书右仆射,葬于龙门香山白园。宅邸从此冷清,昔日热闹不再。他的诗作影响后世,樊素后来嫁人,生活不详。 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关注民间疾苦,却晚年蓄养众多家妓,这矛盾让人感慨。时代风气如此,文人多有此类事,但他换家妓的频率高,确实有争议。樊素的坚持,显示出主仆间的情感复杂,不是单纯的金钱关系。他对湘灵的怀念,贯穿一生,影响了家妓选择,但也暴露了个人情感的缺失。官场起落,让他从积极改革转为退隐享乐,这转变接地气,现实中很多人也这样。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