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都能保护人民的安全,我们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

文史充点站 2025-07-27 15:20:52

“对于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都能保护人民的安全,我们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是能防的住的,而且防护手段不止一套!”2022年,钱七虎院士对中国人民做出这样的保证。 2022年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85岁的钱七虎院士:“面对现代武器威胁,我们的防护能力如何?” 钱七虎1937年出生在江苏昆山,那年正值抗战爆发,小时候躲避日军轰炸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明白什么叫“覆巢之下无完卵”,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12岁的他拿到政府发的助学金,从此再也没为学费发过愁。 1954年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火箭、导弹这些“高大上”的专业,钱七虎却填了“防护工程”,理由很简单:“别人研究怎么攻,我们就得研究怎么防。” 上世纪60年代,钱七虎接到第一个重大任务:为核试验基地设计防护工程,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所有数据都靠手算,为了验证核爆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他和同事们每天计算十几个小时,演算草稿纸能装满好几个麻袋。 最难的是现场试验,1966年夏天,新疆某试验场地表温度超过50度,钱七虎带着团队在简易工棚里一待就是三个月,每次爆炸试验后,他都要第一个钻进还冒着硝烟的坑道检查防护门的变形情况。 有一次试验失败了,厚重的防护门被炸得严重变形,年轻的技术员看着扭曲的钢板发愁,钱七虎却蹲在门前仔细测量:“你看,变形主要集中在这几个点,说明我们的应力计算还有问题。”三个月后,改进后的防护门完全经受住了试验。 90年代海湾战争让全世界见识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钱七虎意识到传统的浅层防护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往更深的地下发展,他带着团队跑遍了西南山区,寻找合适的试验场地。 在四川某山区,钱七虎的团队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在山体内部挖出一个巨大的试验洞室,当地工人都觉得这些人疯了:“挖这么深干什么?”钱老只是笑笑:“挖深点总没错。”后来的试验证明,这个深度刚好能抵御当时最先进的钻地武器。 最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是钱老的“较真”精神,计算一个公式,他能反复验证十几遍,有学生偷懒想蒙混过关,被他一眼看出:“这个数据有问题,重新算。”学生不服气:“差这么一点点,影响不大吧?”钱老严肃地说:“一点点误差,就可能让整个工程失效。” 2019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当天就全部捐出,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不留点,老人说得很实在:“我住单位房子,吃食堂,退休金够花了,这些钱给孩子们读书,更有意义。” 如今87岁的钱七虎依然每天到实验室报到,年轻同事心疼他,想让他少干点活,老人摆摆手:“我还能动,就要继续干,防护工程这行,积累的经验越多越好。” 钱七虎经常对学生说:“我们这行不像其他专业,搞出成果就能发论文、出名,我们的成果都在地下,平时谁也看不见,但真到关键时刻,它们就是保命的。” 这些年来,钱七虎培养的200多名学生如今都成了防护工程领域的骨干,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在西北戈壁设计核设施防护,有的在东南沿海研究海防工程。 最近几年,随着新型武器不断出现,防护工程面临新的挑战,钱七虎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关注着每一项技术进展,他常说:“武器在发展,防护也要跟上,这是一场永远不能松懈的竞赛。” 在钱七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世界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标着各种符号,记录着全球重要防护工程的位置和技术特点,看着这张地图,你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对国家安全的深深牵挂。 从核防护到常规武器防护,从浅层工程到深地空间,钱七虎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防护工程的每一次跨越。   信源:“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防得住!”——京报网

0 阅读: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