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战斗中,陈士榘见有人要往藏在房子里面的日军投手榴弹,赶紧制止道:“不能炸了他

熹然说历史 2025-08-04 00:15:29

广阳战斗中,陈士榘见有人要往藏在房子里面的日军投手榴弹,赶紧制止道:“不能炸了他,要抓活的,大家想想办法嘛!”说完,那人放下了手中手榴弹,其他几人见状,也放低了枪口。 手榴弹举在半空,陈士榘一声制止。这个决定改变了抗战历史,八路军终于有了第一个日军俘虏。但你知道这背后有多难吗?为了抓一个活的日本兵,中国军队到底付出了多大代价? 1937年的中国大地上,一场关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有成千上万的日军战死,却无一被俘。为抓获一名日军俘虏,中国军队的许多官兵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么大的伏击战没有抓到一个俘虏,在红军战史上尚无先例。平型关大捷威震天下,但让八路军指挥员们头疼的是,1000多个日军全部战死,一个活的都没抓到。按照对付国民党军的惯例,林彪甚至都考虑好战斗结束后将日军战俘送到战区国民党方面去展示,因此战前给战士们作动员时,强调要优待俘虏,准备抓1000个俘虏。这时的日军还真有点儿武士道精神,死也不投降。 这事儿让陈士榘心里憋了一股劲。1909年4月14日,陈士榘生于湖北武昌黄土陂,湖北新军的军营中。这个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开国上将,当时是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平型关打完后,他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能抓个活的日本兵回来。 机会终于来了。1937年11月,广阳战斗打响。日军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师团已突破晋东门户娘子关,并于11月4日拂晓由平定直榆次,企图直下太原,迂回忻口方面的阎锡山、卫立煌主力,以解陷入忻口的坂垣师团之围,结果一头撞进了从五台山南下的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在昔阳县以西广阳地区设置的伏击圈内。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日军被打得稀里哗啦。但陈士榘心里惦记的还是那件事儿——抓俘虏。广阳伏击战清扫战场时,陈士榘一再吩咐战士们,一定要抓些日军俘虏,以了解日军的详细军情。 就在这时候,关键的一幕出现了。战士们发现一座民房里还有日军在负隅顽抗,枪声不断。有个战士举起手榴弹就要往里扔。说时迟那时快,陈士榘见有人要往藏在房子里面的日军投手榴弹,赶紧制止道:“不能炸了他,要抓活的,大家想想办法嘛!”说完,那人放下了手中手榴弹,其他几人见状,也放低了枪口。 你别小看这个决定,当时日本兵可是出了名的难缠。平型关战斗时,有一位副营长背起一个半死不活的日本伤兵,准备送往急救站,半路上伤兵稍稍缓过劲儿来,一口咬掉了那位营长的耳朵,气得旁边的一个排长一刀把那个日本兵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但陈士榘有办法。他会几句日语,亲自上阵喊话。先是用日语喊”缴枪不杀,宽待日军俘虏”,见没效果,又改口喊”缴枪不杀,保护日军俘虏”。这一改还真管用,里面的枪声停了,传来生硬的中文:“明白,明白!” 他毫不犹豫,一脚踹开房门,冲了进去。房子里尘土飞扬,一个日军在柳筐后瑟瑟发抖,陈士榘参谋长边喊”缴枪不杀”,飞快下了日本鬼子的步枪,他抓住俘虏一看,竟然是一名日军军曹。这个军曹叫加藤幸夫,来自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 为了让这个俘虏彻底安心,陈士榘还用上了文字交流。他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你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宽待俘虏,只要你放下武器就不会伤害你了。”这招还真有效,加藤幸夫在纸上写下了”理解”两个字。 这是一张在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照片,照片上这名被俘的日本军人名叫加藤辛夫。之所以家喻户晓,那是因为加藤辛夫是抗战以来,八路军抓获的第一名日军战俘。 别看就抓了这么一个人,意义可大了去了。师里面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先是说陈士榘太冒失,接着又表示祝贺干得好。这可是八路军抓住的第一个日军活俘虏啊! 1937年11月4日,陈士榘率八路军115师343旅在广阳伏击日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700多匹骡马、300余支步枪及大量的弹药辎重,还亲自抓获了八路军抗日战争期间首个日军俘虏加藤幸夫。 这次胜利不光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意义。它证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为八路军了解日军内部情况提供了重要情报来源。更关键的是,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从井冈山的青年战士到开国上将,从抗日战场到建设两弹基地,陈士榘的一生充满传奇。但那句”不能炸了他,要抓活的”,却最能体现出这位将军的智慧和人道主义情怀。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才让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一句话制止,一个决定,改变了抗战史上的一页。陈士榘的智慧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风采。你觉得在战场上,智慧和勇敢哪个更重要?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