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

勇敢小妹 2025-08-06 12:37:26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我节俭了一辈子,死后也不想成为百姓的拖累。 公元前157年,长安未央宫静得出奇。汉文帝刘恒重病不起,躺在榻上,身边的大臣、太子、内侍全都跪着等一句话。可他说的不是托孤、不是遗诏,而是丧礼怎么办。 “我节俭了一辈子,死后不想成百姓的拖累。” 他喘着气,声音轻得像风中的残烛,却字字砸在地上都能响。 太子刘启攥紧了衣角,指节发白。他想起去年冬天,父皇穿的那件绨袍,袖口都磨出了毛边,母后想换件新的,父皇笑着说:“旧的还能穿,何必浪费布帛。” 这会儿听着父皇说丧礼,他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站在最前面的丞相张苍,胡子都在抖。他还记得文帝刚即位时,有人提议建个露台,工匠算下来要百金,够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文帝听了直摆手:“朕住着先帝的宫室都觉得愧疚,建这露台干啥?” 那会儿满朝文武都觉得这皇帝“抠门”,可现在想想,这“抠门”里藏着多少疼惜百姓的心。 “丧礼别搞那些金银玉器,”文帝的目光扫过跪着的人,落在太子身上,“棺材就用松木,别涂漆,免得工匠受累。” 内侍想给皇上垫个软枕,被他抬手拦住了。他这手,常年握着农具似的,指腹有层薄茧——去年春耕,他还亲自到籍田扶犁,累得汗湿了粗布衣裳。 “还有服丧,”他咳了两声,气息更弱了,“别让百姓披麻戴孝满三年,三天就够了。嫁娶、饮酒、干活,都别耽误。” 大臣们听着,有几个老臣偷偷抹起了眼泪。秦朝那会儿,始皇帝的丧礼修了三年,骊山墓挖得比山还深,多少百姓被征去服役,家破人亡。 文帝这是怕自己死后,再让天下人遭罪啊。 “父皇……”太子哽咽着开口,想说“这不合礼制”,可看着父皇那双清明的眼睛,话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父皇的性子。当年匈奴来犯,大臣们请他扩建宫殿彰显国力,他却说:“百姓还在挨饿,朕哪有脸盖大房子?” 未央宫的梁柱上,至今还留着早年的斑驳痕迹,父皇从不让人重新粉刷,说“旧的不碍事,省点钱给边地的士兵做棉衣”。 太阳慢慢爬到窗棂上,照在文帝的脸上,他的脸色透着蜡黄,却忽然笑了。 “朕这一生,没干啥大事,”他望着梁上的蛛网,像是在跟自己说,“就盼着百姓能多打几担粮,少受点罪。” 这话刚落,殿外传来几声鸽哨。内侍说,是胶东郡的信使,报今年小麦丰收了。 文帝的眼睛亮了亮,像是回光返照:“好啊……好啊……” 气若游丝时,他还在念叨:“别埋太深,别占良田……” 太子趴在榻前,把这些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泪水滴在父皇的手背上,温温的。 三天后,文帝驾崩。 丧礼办得真如他所说:没有金玉陪葬,棺木是普通松木,百姓服丧三天后,该种田的种田,该织布的织布。 有个老农夫在田里干活时,望着长安方向叹:“这皇帝,活着时没让咱多交一文税,死了也没让咱多费一点力,是真把咱当自家人啊。” 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特意记下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千年后,有人挖开霸陵,果然没见奢华器物,只有些朴素的陶俑,站在黄土里,像在守护着一位皇帝最后的心愿—— 别让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受累。 信息来源:据《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文帝纪》整理

0 阅读:9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