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突然放走了毛泽东,众人问起原因,他大言不惭地表示:

寻墨阁本人 2025-08-06 13:30:22

1945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突然放走了毛泽东,众人问起原因,他大言不惭地表示:我有400万军队,我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把毛泽东放回去,照样能稳操胜券。   抗战胜利后,渴望和平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就算想打内战也没有群众基础,只好被迫做出一副愿意谈判的姿态。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共产党还是在努力做国民党的工作。   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走了日本人,远程操控的美国势力却依然强大,他们支持蒋介石政府,不愿意中国落入共产党的手里,所以一直在暗中阻挠和平谈判。   不过美国很狡猾,他们给国民党制定了一个计策,面子上要把姿态做足,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同时要给共产党施压,让他们主动放弃军队,接受国民党的领导。不仅如此,美国还给国民党提供了很多人员物资的便利,帮助他们四处抢夺重要据点。   一切准备妥当,蒋介石玩起了三顾茅庐的把戏,极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重庆是国民党的主场,让毛泽东不带一兵一卒单刀赴会,蒋介石以为毛泽东一定不敢赴约,这样就可以把不和谈的帽子扣到共产党头上。而且就算是毛泽东去了,孤身一人也很容易拿捏。   毛泽东心里清楚,这就是场鸿门宴,随时可能面临性命威胁,但为了大局考虑,他还是接受了蒋的邀请。8月28日这天,一行人乘飞机到了重庆。毛泽东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民主人士的好感,柳亚子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称赞他有“弥天大勇”。   临行前有人劝毛泽东,蒋介石显然毫无诚意,这次谈判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哪里真愿意放过共产党呢?为此,他还举出了当年张学良的例子,就是因为一时心软,结果成为了蒋介石的阶下囚。依蒋介石的尿性,他未必不会故技重施。   毛泽东当然清楚这其中的危险,但此时的他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为了共产党的声望,也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这一次他必须去。   谈判开始后,国民党就使出了威胁手段,命令共产党必须放弃对解放区的控制权,连军权也要一并交出来。毛泽东等人心里清楚,这就是故意出难题,共产党稍微怨言,蒋介石就会立刻放出风声,说共产党屯兵自重想打内战。   为此,党中央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当然我们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娃娃。蒋介石暗中命令阎锡山部队在山西搞事情,企图吞并我们的部队,被刘邓大军强硬地打回去了,取得了这次军事胜利后,我们在谈判桌上也更有底气了。   谈判进行得很艰难,毛泽东与蒋介石斗智斗勇据理力争,最终于10月达成了“双十协定”。蒋介石被迫做出了口头承诺,愿意与共产党一同讨论建立国家的事宜。   但是,这次谈判却并没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虽然共产党已经做出退让,表示愿意撤出8个解放区,并严格限制军队规模,但蒋介石仍然步步紧逼。协定公布1天后,毛泽东等人就离开了。   毛泽东的离开立刻在国民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觉得此举简直是放虎归山。其实蒋介石并非没动过杀心,9月末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了一则新闻,共产党的正规部队竟然已经发展到了120万,当时他就已经想扣押毛泽东了。   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共已成心腹之患。那为什么他最后没动手呢?后来他承认,因为国际上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扣押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影响太大,他怂了。   在毛泽东要离开的最后时刻,蒋介石又动了邪念,不过最后关头他还是放行了。有人问及原因,他当然不肯说自己害怕国际影响,而是大言不惭地表示,共产党虽然有一百多万军队,但国民党的军队是他们的3倍还多,足足有400多万,加上背后有美国支持,何愁灭不了共产党,即使放过毛泽东,也没什么好害怕的。   但事情的结果大大出乎了蒋介石的意料,虽然他预测不准,但有一句话却说对了,共产党真成了他的心腹大患。这个强大的对手不仅活了下来,还把他蒋介石赶到了偏僻的小岛上,一辈子都没法回大陆了。   其实在自以为是的兵力对比时蒋介石就已经输了,他还是认为战争的胜利是在比人数、比装备,而忘了古人的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才是胜败的关键。   虽然看上去共产党只有一百多万士兵,但他却没看到背后默默支持的千千万万老百姓,要是从这个人数上比,国民党应该输得心服口服。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