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捐款24亿!

提莫说热点 2025-08-08 12:20:14

1985年,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捐款24亿!”她是什么人?哪来的这么多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5月16日清晨,北京胡同里飘着槐花香,84岁的赵碧琰攥着个牛皮纸信封,在儿子搀扶下颤巍巍走向政府接待处。 信封里装着一份捐赠文件,要把刚从日本追回的30亿家产捐出24亿给国家。那年头万元户都能横着走,这笔钱足够买下半个北京城,可老太太身上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 这钱来得不光彩,赵碧琰原本是沈阳绸缎庄的千金耿维馥,20岁那年遇见留洋归来的赵欣伯。那人西装革履谈吐不凡,小姑娘一见倾心。 可赵欣伯刚丧偶,执意要新婚妻子改名赵碧琰,顶着亡妻的名字活成影子。 可谁知,爱情让人昏头,姑娘还真咬着牙应了,从此世上再无耿维馥。 赵欣伯表面是法学博士,背地里早跟日本军官称兄道弟。九一八事变后,他鞍前马后帮日本人搞伪满洲国,当上奉天市长那会儿,光溥仪赏的黄金就够买三条街。 这人精得很,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全换成东京的地皮房产,地契清一色写妻子名字,连密室藏着的三十箱珠宝也记在赵碧琰名下。他盘算得挺美,万一出事,老婆孩子总有退路。 报应来得快,1951年赵欣伯以汉奸罪入狱,没等枪毙就自己了断了。赵碧琰连夜烧了地契照片,带着儿子逃回北京,改回娘家姓当起清洁工。 每月扫大街挣二十八块五,儿子在工厂抡大锤赚五十块,娘俩挤在八平米小屋啃窝头,谁还记得她曾是穿貂皮坐汽车的官太太? 转机出现在1963年,日本清理战时资产时,发现赵欣伯买的那些地皮涨成了天价,连本带利值三十亿人民币。 消息传开,东南亚冒出十几个"赵碧琰",有个骗子为扮得更像,硬生生捅瞎自己右眼,因为真赵碧琰的儿子赵宗阳左眼幼年失明。 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带着华侨总会的人找上门时,老太太吓得直哆嗦:"同志认错人了,我姓耿..." 真正让她松口的,是廖承志那句"这钱本该是老百姓的"。二十多年官司打得艰难,证据早烧光了,日本律师铃木还伪造死亡证明偷卖了两处房产。 最悬的是1981年东京庭审,真赵碧琰穿着补丁褂子站在一群穿金戴银的冒牌货中间,连自家老佣人都不敢认。 直到法官让她剪个纸,老太太左手"咔嚓"几下剪出个"丰"字,而赵欣伯当年密室就是这造型,钥匙孔位置都分毫不差。 关键证据是溥仪妹妹"三格格"的证词。这位前朝格格在《人民日报》上亮相,全国才知道扫大街的老太太竟是跨国遗产案主角。 1984年胜诉那天,三十亿到账的消息让全北京炸了锅,赵碧琰却把存折往政府一递:"捐八成,剩下的给儿子留点,再给日本华侨学校添些桌椅。" 有人猜她怕担汉奸家属的骂名,也有人夸她深明大义。但老太太自己说得实在:"我那口子造孽的钱,花着烫手。" 后来,她没搬进干部楼,照旧清晨扫胡同,只是偶尔有轿车接她去参加慈善活动。临终前嘱咐把骨灰撒在乱葬岗,碑上就刻了十二个字:"哪来哪去,不欠这地界什么。" 这事开了中国追讨海外赃款的先例,后来北京修地铁,有段铁轨用的就是她捐的钢材。当年那些冒牌货怕是想不到,他们争抢的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一个赎罪的机会。 官方信源: 搜狐新闻《84岁女清洁工捐给国家24亿巨款》 “汉奸丈夫”在日本留下巨额遗产,她花21年追讨成功,捐给国家24亿——澎湃新闻

0 阅读:0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