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央视直接摊牌了,歼20挂弹穿越对马海峡,美日韩防空网集体哑火。7月27日,中国空军“王海大队”的歼20编队从辽东半岛起飞,挂载霹雳15导弹奔袭1300公里,悄无声息穿越日韩之间的对马海峡,全程41.6公里的死亡水道两侧,120部美日韩顶级雷达全程开机,8万兵力严阵以待,号称全球密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防空识别区之一,防空屏幕却一片空白。直到3天后,央视公布画面,对手才被迫承认目标消失了。 要知道,这片海峡的防空密度非常高,日本沿岸布了数十部J/FPS反隐身雷达,韩国有萨德雷达,美军的宙斯盾舰常年在海域活动,理论上几乎无死角。 但事后日本防卫省内部文件承认,要稳定探测到歼20,得等它接近200公里之内,这个距离早就进入了霹雳-15的攻击圈。对手目光所及时,攻击已经能完成。 歼20能做到这一点,靠的不只是隐身涂层这类常规概念。它机身表面覆盖了第三代纳米晶格材料,对雷达信号是直接吸收消化,而不是反射回去,再加上S型进气道把涡轮叶片这个强反射源完全遮住,从源头减少信号返回。综合下来,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于一只中型鸟,这在高速飞行状态下几乎无法锁定。 更重要的是,这次飞行不是单独行动,而是整套作战网络的协同。歼20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信息由空警-500预警机和海上的055万吨驱逐舰提供。 预警机远距离发现目标,数据实时共享给歼20,战机就像被精准引导的攻击节点一样,从未暴露自身信号。这种空海一体的体系作战,让突防和打击在同一时间最优完成。 这次远程穿越验证的,其实是“踹门”战术——战时首先突破敌方防空网,直接敲掉雷达、导弹阵地和指挥枢纽。 防空网被撕开缺口后,歼-16、轰-6K等非隐身机群才能在相对安全通道中持续打击。这是对未来冲突初期打法的实战化演练。 事件爆出后,日本急拨巨额资金升级F-15J红外系统,韩国加快KF-21研发。但即便是美国的F-35,在面对歼20时,稳定追踪距离也非常短,战术灵活度大打折扣。 而生产能力也形成反差,中国歼20预计到年底突破400架,年产120架;美国F-22存量不足、F-35妥善率又不稳定,这让战备水平的对比出现明显变化。 这次行动的影响不止在技术层面,它让外界第一次用实证的方式看到,所谓“第一岛链”的防御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更重要的信号是,中国空军的作战理念已经完成了从单机性能比拼到体系对抗的转变。 歼20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工具,而是信息化作战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它背后的预警机、驱逐舰、卫星和指挥中心,才是确保行动成功的根本。 未来在西太平洋,任何国家在制定军事计划前,都必须考虑到这种体系作战带来的打击能力和突防风险。这种变化,很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写该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
一旦俄乌冲突停止,美国抽身全力对付中国,如中美在南海开战美日韩大战中国,俄罗斯站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