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长寿者活了103岁,还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儿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出生在清末官宦家庭的孙元良,自小就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年纪很大才得这个儿子,自然格外宠溺,家中书籍成堆,老师请得最好,吃穿用度都极讲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孙元良也确实不负众望,他聪明,勤奋,很早就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随后又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在北大求学期间,他遇到了李大钊,也正是因为这层联系,他后来有机会踏入黄埔军校的大门。 1924年,黄埔军校刚刚成立,孙元良凭借出众的文化素养和背景,顺利成为第一期学员,在同学中,他仪表堂堂,谈吐不俗,很快就获得了上层的关注,从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教导团,很快就在东征中崭露头角,惠州一役中,孙元良负伤仍坚持作战,赢得了不少掌声,短时间内,他就被提拔为营长,这个阶段的他,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是蒋介石眼中的可塑之才。 然而,这样的光环并没有维持太久,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孙元良担任团长,进攻南昌,起初形势不错,但夜间突遭敌军偷袭,他在混乱中选择了撤退,没有指挥部队应战,也没有留下任何指令,部队一时群龙无首,几近瓦解,死伤惨重,这次失误引来高层震怒,孙元良被撤职查办,甚至差点被判死刑,多亏有人求情,他才得以逃过一劫,被送往日本“深造”,暂时离开风口浪尖。 回国之后,孙元良又重新被启用,这一次,他把握住了机会,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他率部坚守庙行镇,连续作战两昼夜,表现出色,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后来,他升任第88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中最早获得中将军衔的一批人,然而,战场上的考验接踵而至,孙元良的“逃跑哲学”也开始逐渐显现。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孙元良率88师坚守闸北,局势异常紧张,当高层下令留下一个团断后时,他安排谢晋元率领524团坚守四行仓库,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向苏州河一带撤退,从军事角度看,这或许是合理的战术安排,但后来,四行仓库中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成为全民敬仰的英雄,而孙元良却因“先行撤退”而备受指责,这次事件,令他在舆论中形象大跌,开始被冠以“逃跑将军”的称号。 同年年底,南京保卫战成为他命运的另一个关键节点,88师负责防守雨花台,战斗激烈,部队伤亡惨重,然而,就在敌军进攻最猛烈的时候,孙元良不见了踪影,他脱下军服,换上平民衣物,混入难民之中,躲进秦淮河畔一家妓院,靠认干妈的方式藏身,88师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苦苦支撑,最终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次的逃脱,不再是战术选择,而是彻头彻尾的个人保命行为。 南京陷落后,大量将领、士兵和百姓联名写信控诉孙元良的行为,信中列举了他多项劣迹,包括临阵脱逃、挪用军饷、抢占民用物资、私占慰安物资等,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孙元良并未坐以待毙,他提前布局,找人删改报纸内容,制造英雄形象,又花钱打点军法系统,最终,他只被关押了42天,便恢复自由,这一次,他不仅保住了性命,还继续在军中担任要职。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孙元良担任第16兵团司令,在陈官庄被围之后,他再次上演逃脱戏法,他切断与指挥部的通信,拒绝接收空投命令,仅带少数亲兵伪装成农民,藏匿三天三夜后潜逃至南京,当他抵达时,国防部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追悼会,这场“死而复生”的闹剧,让他再次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孙元良随之而去,这一次,他不再担任重要军事职务,而是转向经商,他变卖家产,把黄金投入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几年下来资产翻番,生活极为优渥,他在高雄开设针织厂,生活再无战火打扰,晚年,他的第五个儿子孙祥钟以“秦汉”为艺名进军演艺圈,成为一代影坛巨星,秦汉的名气反过来也让孙元良被更多人知晓,只是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将军,而是“明星的父亲”。 尽管在战场上屡屡脱逃,孙元良始终没有完全失去政治庇护,他活到了103岁,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长寿者之一,2007年病逝于台北,临终前表达了希望迁葬南京的意愿,这个曾在南京城破之时仓皇逃命的将军,似乎最终还是想回到那片他曾战斗过的土地。 孙元良的人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他既有军功,也有污点;既懂谋划,也擅逃避,他是那个动荡年代中的幸存者,也是权力与庇护体系中的受益者,历史无法轻易判定他的价值,但他的一生,必然值得被记住。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淮海战役中孙元良放弃兵团逃走;北京日报客户端——73岁的他在《新世界》饰演沈世昌,这位影帝完美诠释人生如戏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