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和(1904—1935)东北抗日斗争中的重要将领之一,曾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他英勇善战,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祈祷][祈祷][祈祷] 杨太和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一个农民家庭,后迁居黑龙江省密山县。他读过五年私塾,后因父亲病故,被迫辍学担负起家庭重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寇暴行的杨太和,怀揣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2年初,杨太和在密山县与苏怀田、田宝贵等十余人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他们不断打击敌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队伍迅速发展到四五百人。同年,他们投奔了抗日救国军,被编为补充第二团,杨太和先后担任第三营营长和副团长。 在抗日斗争的烈火中,杨太和的觉悟不断提高,于193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地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1933年1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原救国军中由共产党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为基础,在宁安县孟寡妇屯建立了抗日救国游击军,杨太和担任第一团团长,并率队返回密山县创建抗日游击区。 在创建密山游击区时,杨太和的內兄、密山县伪县长以土地和官衔诱降。杨太和严词拒绝,毅然与汉奸划清界限,并动员多名亲人参加抗日,展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1934年春,杨太和根据群众情报和伪军内应,率部将密山县小石头河子伪自卫团全部缴械,巩固了抗日游击区。 1934年3月,军长李延禄赴党中央汇报工作,杨太和代理指挥抗日游击军全军军事工作达五个月之久,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游击斗争。 1934年10月,已担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的杨太和,指挥了著名的攻打密山县城战斗。他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佯攻平阳镇,主攻密山县城。部队边打边进行政治喊话,成功攻占县城,歼日本守备队,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扩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治影响,并动员了二百多名群众和伪军参加抗日队伍。 1935年初,为适应反“围剿”和扩大游击区的需要,四军决定组建骑兵队伍。杨太和奉命率一师解决战马问题。1935年2月,他率部攻打了勃利县青山沟的伪森林警察队,毙伤一批敌人,成功缴获500多匹好马,保证了四军骑兵部队的建立。 1935年5月24日,杨太和又率一师一团进攻了林密(林口-密山)线上的滴道河车站,包围了车站的自卫团防所,歼灭守卫车站的日军,并迫使大部分伪军放下武器。 1935年9月,杨太和奉命率队去依兰县五道河子参加第四军的高级干部会议。途径勃利县缸窑沟时,突然与敌遭遇。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为掩护部队转移,他率领几名战士断后,与敌激战,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杨太和烈士从一名自发的抗日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英勇无畏、机智果敢、爱憎分明,在东北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年代里,始终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深受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赞扬与尊敬。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和密山抗日游击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英名和事迹至今仍被铭记。七台河市革命陵园内设有杨太和烈士之墓,该陵园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杨太和(1904—1935)东北抗日斗争中的重要将领之一,曾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
史迹奇闻号
2025-09-10 10:43: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