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年,杨行密率兵包围扬州,征讨秦彦。秦彦屡战屡败,妖尼王奉仙献计说:“扬府有灾,当有大人物死,从此转好。”秦彦信以为真,派毕师铎率兵杀死了被囚于扬州道观的高骈及其子侄、外甥。 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 安南都护任上,他平定南诏,收复失地;西川节度使帐中,他大破黄巢,保全两川。文能写下“坐看青竹变琼枝”的千古名句,武能让叛军闻风丧胆。 不过,年轻时的高骈,与晚年的高骈,简直是判若两人。 晚年的高骈,失去了昔日的雄心,开始沉迷于黄老方术,幻想能够白日飞升。 吕用之,这个靠着炼丹和吹嘘上位的市井无赖,便是在这时,走进了高骈的视野。 高骈对他言听计从,将整个淮南的军政大权,悉数托付。 吕用之大权在握,开始肆无忌惮地排挤军中宿将。 他最忌惮的人,便是大将毕师铎。 毕师铎,跟随高骈三十年,战功累累,是淮南军中威望最高的人。 有一次,吕用之登门拜访,见毕师铎府中有歌姬奏乐,便轻浮地开口索要,毕师铎严词拒绝。 梁子就此结下。 吕用之开始在高骈耳边日夜构陷,说毕师铎有不臣之心。 高骈先是信了三分,削了毕师铎的兵权。接着,又信了七分,采纳了吕用之的毒计。 他命毕师铎带一支孤军,去讨伐一支强悍的乱匪。这道命令,不是为了平叛,而是为了送毕师铎去死。 毕师铎接令时,心已冰凉。他知道,自己已被逼上了绝路。 就在他准备带兵赴死的前夜,一封从扬州城内送出的密信,彻底斩断了他最后的忠诚。 信是家人写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吕用之已罗织好罪名,不日便要对毕家满门抄斩! 那一夜,毕师铎拔剑长叹,对部下说:“与其为奸人所害,不如回头,清君之侧!” 毕师铎联合旧部秦彦,掉转枪头,杀回扬州。 城内守军本就是他的老部下,恨吕用之久矣,纷纷开门响应。 叛军长驱直入,将吕用之和他背后的大伞——高骈,一同囚禁了起来。 但毕师铎很快发现,自己只是从一个火坑,跳进了另一个更大的火坑。 他清除了内患,却引来了更强的外敌。 庐州刺史杨行密,打着“为高公讨贼”的旗号,率领数万大军将扬州围得水泄不通。 城内,很快弹尽粮绝。围城数月,米价一斗高达五十缗,士兵们开始掠食百姓,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军心彻底崩溃。 毕师铎和秦彦,失去了所有的办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鬼神。 这时,妖尼王奉仙出现了。 她用一套诡异的说辞,让秦彦等人相信,只要杀掉一个“大人物”作为祭品,扬州的厄运就能解除。 被囚禁于道观的高骈,成了这个最后、也是最荒唐的“解决方案”。 命令被下达了,高骈及其子侄、外甥,全部被杀害。 当初,毕师铎起兵,是为了求生。现在,他杀掉旧主,也是为了求生。 只是,这位曾经的名将没有料到,杀掉高骈,并不能退去城外的敌军,反而让杨行密的讨伐,变得更加名正言顺。 不久,扬州城破。 毕师铎、秦彦兵败逃出,后被孙儒所杀。
赵光义有没有谋害赵匡胤,其实一目了然!历史没有真相,但可以做一般推理:赵匡胤在位
【8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