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武器最大的短板就是轰炸机。我们国家只有一款战略轰炸机,就是轰6k。 先说说咱们的轰6K吧。这家伙是基于老苏联的图16改过来的,已经服役好几十年了,但通过升级,它现在是空军的主力。轰6K的航程大概80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5000公里,要是空中加油一次,能拉长到6500公里。这数据听起来不赖,能覆盖第一岛链甚至部分第二岛链的任务,比如反舰或者巡逻监视。但这在全球战略层面够用吗? 它主要是中型喷气式轰炸机,载弹量也就十几吨,隐身性能也一般,面对现代防空系统,生存力是个问题。2025年的九三阅兵上,轰6K和它的升级版轰6N、轰6J一起亮相了,轰6N加了空中受油管,航程更远点,能飞得更稳当。但整体看,咱们空军就这一家子,数量也就上百架,分散在各种任务上,战略投送能力有限。相比之下,早年咱们从苏联引进技术起步,之后自主改装,但基础老旧,升级空间也快到头了。你说,这算不算短板?它限制了空军在远海甚至全球行动的野心。 空军力量的核心是投送能力,战斗机再先进,没远程轰炸机兜底,就没法打大规模战略战。咱们的歼20、歼16这些隐身战机数量上来了,质量也不差,但它们是战术飞机,航程和载荷跟战略轰炸机比不了。战略轰炸机得能飞万公里以上,带重型导弹或核弹,深入敌方领空。咱们现在就轰6K在扛,数量少,型号单一,维修和训练都集中在这上面。一旦出问题,整个空军打击链就卡壳。 国际上对比更明显,美国空军有四款战略轰炸机在服役:B52H、B1B、B2和新兴的B21。这些家伙不是盖的。B52H老将了,服役60多年,航程1.6万公里,载弹31.5吨,不加油作战半径5500公里,能从本土直达全球热点。B1B超音速,航程1.2万公里,载弹30吨多,适合快速突防。B2隐身王牌,航程1.2万公里,载弹16吨,但隐身涂层让它能溜进高威胁区。 B21是新一代,2023年首飞,计划2026-2027服役,采购至少100架,航程类似B2,但成本低,隐身更好,预计到2030s取代老机型。美国这些轰炸机总数量上百架,分布全球基地,加油机、预警机支持下,投送能力碾压。咱们的轰6K航程短一半,载弹少,隐身差,实战中容易被拦截。你觉得这差距怎么拉开的?美国从二战后就砸钱建轰炸机体系,咱们起步晚,技术积累慢,但现在追赶速度快。 2025年美国国防部报告里提到,中国空军轰炸机力量还是短板,主要在远程和隐身上落后。美国B52H通过换发动机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首批两架升级,全机队到2035年换完,能服役到2050年后。B1B计划退役部分,但保留核心,B2只有20架左右,但每架价值高,执行核任务。B21进展顺利,2025年测试加速,预算上百亿刀,强调与盟友整合。相比,咱们轰6系列虽改装多次,但平台老,电子系统虽更新了,但整体架构限制了潜力。 俄罗斯的图160和图95也老,但航程长,1.6万公里,咱们在数量上比俄多点,但质量和多样性差。印度、欧洲都没真正战略轰炸机,靠战术机凑合,所以咱们不算最差,但跟美比,差距在30年技术积累。国际事件上,像2024年中俄联合巡航,轰6N首次带核能力出动,飞到阿拉斯加附近,美国战机紧急升空拦截。这事儿闹得挺大,美媒说中国核承诺又被质疑,但事实是咱们在测试远程能力,回应印太紧张。类似事件显示,轰炸机短板影响威慑力,美国能全球巡航,咱们还局限于亚太。 未来怎么补短板吗?轰20就是关键。官方2016年立项,飞翼布局,隐身设计,预计航程8000到1万公里以上,载弹20吨级,能核常两用。2025年情报显示,可能年底首飞,2030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到2035年,机队规模或达50架,甚至更多。航空工业预测,基于C919生产线经验,产能能跟上。空军副司令王伟2025年采访说,研制没瓶颈,很快亮相。 还有传闻中型歼轰XX,可能先服役,航程短点,但门槛低,补充战术打击。相比美国B21,轰20起步晚,但咱们材料和发动机技术进步快,WS20或更高推力引擎会用上。国际上,美媒2025年文章说中国空军脱胎换骨,歼20超250架,但轰炸机仍弱,等轰20一来,就能补齐核三位一体。俄罗斯图160M升级中,但数量少,经济拖后腿。咱们的优势是本土化强,产业链全,不像美国供应链全球,易断。
目前,我们的武器最大的短板就是轰炸机。我们国家只有一款战略轰炸机,就是轰6k。
运赛过去
2025-09-12 23:41: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