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96年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为防止西藏再次陷入动乱,曾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西藏的分裂。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是颇罗鼐的次子,他继任西藏郡王后,行为乖张,与达赖喇嘛关系紧张,拒绝达赖为其父吊奠诵经,显示出对政教传统的漠视。乾隆十四年,他谋害兄长珠尔默特策布登,夺取郡王位,此举加剧了西藏内部矛盾。他与准噶尔贵族勾结,意图脱离清廷控制,阻绝拉萨与北京的通信,控制达赖喇嘛,企图独揽藏区大权。 乾隆十三年,清廷已从西藏撤走大部分军队,仅留百名士兵驻守拉萨周边,以减轻当地负担。那木札勒察觉清廷警觉后,派亲信封锁驿道,切断驻藏大臣与内地的联系。傅清和拉布敦获悉情报后,上报乾隆帝,乾隆命四川总督策楞准备兵力,并派副都统班第入藏协助。但局势急转直下,那木札勒的党羽开始包围驻藏大臣衙署。 傅清决定先发制人,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他以皇帝诏书为名,将那木札勒召入衙署,待其进入后将其诛杀。那木札勒的余党随即聚众围攻衙署,傅清率五十名清兵抵抗,战斗中傅清中枪,拉布敦被俘后自尽,清兵全部阵亡。傅清的举动虽导致自身牺牲,但直接除掉叛乱首领,阻止了那木札勒进一步扩大影响。这场事件源于那木札勒的野心和清廷驻军不足,暴露了西藏郡王制度的缺陷。 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乾隆帝获悉傅清阵亡,下旨追赠傅清为一等襄烈伯,表彰其维护统一的功绩。同时,乾隆命副都统班第从青海率兵入藏平叛,班第部队迅速推进,到达拉萨后,叛军因首领被杀而群龙无首,清兵分路围剿,处决罗卜藏札什等余党,两个月内平定全境。 乾隆颁布《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废除西藏郡王世袭制度,改由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藏政,加强清廷对西藏的管辖。清廷增派驻军守卫要道,推行金瓶掣签制度,选定活佛继任者,以防止地方势力操纵宗教事务。此后,清朝对西藏的统治趋于稳定,一百余年未再发生大规模叛乱。 傅清的结局虽以身殉职,但其事迹成为清史中维护边疆统一的典型案例,拉布敦亦获追封。这些改革源于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的教训,体现了清廷对边疆治理的调整策略。事件后,清朝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与达赖班禅的合作模式持续到清末,确保西藏纳入中央行政体系。
清朝296年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为防止西藏再次陷入动乱,曾以一己之力阻止了
运赛过去
2025-09-16 20:46:03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