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听贵州中医药大学的课程《历代名医医案选读》。老师讲了一则孙一奎治血痢的医案,患者肚子疼,大声嚎叫,四邻不得安宁,前医用香连丸、黄芩汤都不好使,孙一奎用芍药、甘草、干姜、肉桂、木香、大枣,一剂痢疾减少十分之五,腹痛减少十分之七,能睡着觉了。
这位老师拓展到了《伤寒论》太阴经证的桂枝加芍药汤,太阴脏证的理中汤,认为孙一奎的方子是糅合了太阴经和脏的两个病机[good][good][good]我们学习理论可以分的很清楚,但临床往往是复合病机,这时候就可以合方,孙一奎还有附子理中与白虎同用的“混沌汤”呢,可见其经典功力深厚、辨证精准!
今天一位老前辈夸我,说看到我给一个便秘病人开的方子,寥寥七八味药,疗效很好,可惜患者是个马大哈,忘了我叫啥,于是随便挂了一个专家号,她看我处方甚周正,直接抄方了,我哈哈一乐,感谢前辈的鼓励,也是两个经方的合方,这种病例很鼓舞人心,让我们对精准辨证和用药有信心[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