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当年的劳模邢燕子的事迹为原型的故事片《山村姐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介绍电影主人公金雁回乡搞生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团结群众,埋头苦干的故事。如果是这样宣传她为社会主义献身奋斗的精神,也还说得过去。但故事片既然叫《山村姐妹》,那多出来的妹妹金玲就要对比了。这样一对比,其实多多少少就出现了价值观上的问题。 影片为姐姐金雁塑造了四个对立人物形象。即妹妹金玲(邱丽莉饰演),她的轻视劳动、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式的思想。母亲(陈立中饰演)溺爱子女、善恶不分的思想。妹夫政治上不求进取,一心只赚工分,埋头拉车不看路的思想。这三个人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电影最后还给教育好了,只有富农钱氏(周婷饰演)教唆母亲、妹妹、妹夫的剥削阶级思想,最后没改,给予了彻底批判。 我们宣传一个先进人物一定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相对好一些。如《小字辈》、《瞧着一家子》等,人物就有生活,有恋爱、有吃喝……在这个基础上向理想主义前进。 而我们的宣传工作有一段时间,是人物不要生活,脱离生活,只有工作,是苦干巧干拼命硬干的苦行僧,还特别喜欢和不良倾向进行斗争。像《山村姐妹》这个电影就有这个倾向。 影片一开始,姐姐刚进家门,正好配上碰上妹妹的对象前来相亲。她不但不赞成,甚至连见一面也不肯,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还有,群众家里有些余粮,按照电影的内容,也不过就是三百来斤,却不能自己做主买卖,要求只能卖给人民公社收购站,否则就算投机倒把。 实际上是公社收购,压级压价,群众觉得吃亏了。而公社又不卖给社员粮食,社员们想吃点大米白面都吃不到,要么就是价钱太高,否则群众怎会从他人手里高价购买?这些都是电影中违背人性的宣传,又有谁能信?又能持续多久呢? 所以,电影的宣传应该关心群众的利益。
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当年的劳模邢燕子的事迹为原型的故事片《山村姐妹》。正常
杨阜与过去
2025-09-18 07:55: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