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17日,陈赓司令员接到情报称,日军180余名军官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歼敌良机,陈赓当机立断,命令386旅旅长王近山率军在临屯公路西端设伏,消灭这个规模庞大的军官团! 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集结3万多部队,对太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配合这次行动,日军大本营从各地抽调旅团长、联队长和军官学校学员,共180多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计划前往太岳前线观摩新战法。这个情报被临汾地下站获取,10月17日传到陈赓手中。他分析敌情和地形后,决定抓住机会,下令王近山率386旅16团在临屯公路西端设伏,全歼敌团。王近山当时正带队护送干部家属去延安,接到命令后调整路线,部队分批通过日军控制区,避开巡逻队。 王近山选定韩略村作为伏击点,因为公路两侧有高崖,便于控制敌军行动。部队提前侦察地形,确认崖壁高度和公路宽度,制定方案:二营负责后路,三营九连主攻前端。22日部队到位,先安置护送人员,然后士兵进入阵地,检查武器弹药,布置机枪和掷弹筒位置。24日凌晨,16团官兵埋伏到位,等待敌车队。上午8时,日军车队出现,三辆小汽车在前,十辆卡车跟后,总共13辆车。 信号弹升起后,部队同时开火,轻重机枪从高处射击,击中领头车,司机被打死,车辆停滞。三营九连战士冲上公路,用步枪扫射小汽车,堵住前路。二营六连投手榴弹和用掷弹筒攻击尾部,击中后两辆卡车,切断退路。日军下车后试图躲藏,但火力压制让他们无法组织反击。部队推进,将敌分割成段,机枪和手榴弹继续打击,日军失去指挥,四散移动。 王近山见敌试图集结,下令加强攻击,部队加大火力,不给敌喘息机会。附近村民加入,用农具协助打击暴露敌兵。日军少将服部直臣见无法逃脱,自杀,其余军官跟进,用刀刺腹。战斗持续一个半小时,敌团大部被歼,仅两名学员藏洞逃脱。我军伤亡50多人,缴获60多把手枪、步枪、6挺机枪和100多把战刀,然后撤离。 战斗结束,上午10时部队带缴获品沿山路离开,日军飞机赶到,轰炸现场,但已无目标。这次行动重创日军指挥系统,冈村宁次加强警戒,太岳扫荡受影响,日伪军士气下降。八路军总部发电表彰,称此为模范伏击,临汾站获嘉奖,晋冀鲁豫部队增加游击频率,破坏更多补给线。蒋介石也发来电报表示认可,整个抗日阵线士气提升。 王近山继续率部北上,通过封锁线,护送人员到延安,部队扩编保卫边区。1945年他参与上党战役,指挥攻克长治,俘虏日伪军。解放战争中,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淮海战役中突进敌阵,摧毁国民党师。1949年后调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攻占重庆,参与剿匪,确保稳定。1955年授中将军衔,后在军区任职,1958年赴朝协调后勤。1978年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一生参与多项战役,推动部队建设。 韩略村伏击战影响持久,2000年作家都梁以此为原型写小说《亮剑》,剧中李云龙指挥类似行动,取材王近山率16团的战术,突出机动突击。该作及电视剧传播抗战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两人戎马一生,在抗日和解放中发挥作用,推动民族独立和国防进步。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4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