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解放军活捉,刘伯承: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1947年,解放战争打得正紧,人民解放军在中原一带节节推进,就在一次清缴战斗中,一位“老熟人”突然出现在缴获名单里。 这人就是曾因盗掘清东陵而名声大噪的孙殿英,消息传到前线,不少人都感到惊讶,这位民国旧军阀,怎么还在战场上折腾?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伯承知道这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动他,还说此人对我党有恩情。 孙殿英这人,名声一直不咋地,尤其是他1928年盗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让人诟病多年。 可要说他一无是处,也不完全公道,他出身绿林,靠着军阀混战发迹,后来在北洋军阀里也算有点地位,虽然打仗没啥章法,但在关键时刻,他做过几件让我党记着的事。 1930年代初,红军在北方活动困难,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围剿得紧,很多地方都封锁死了。 可偏偏孙殿英在豫东、皖西一带活动时,对红军的态度却不一样,他虽然嘴上没明说支持,但在实际行动上确实给红军留了不少活口。 比如红军需要物资时,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私下派人送过药品和粮食,还有一次,红军有几个被围困的干部,就是靠着孙的人放水才逃出来的。 这些事在当时没多少人知道,可刘伯承记得清楚,因为他本人就在那个阶段吃过孙殿英的“人情”。 据说有一次,刘伯承带队从豫东穿越敌区,眼看就要陷入包围圈,还是孙殿英部下一位参谋私下透露了驻军动向,才让他们顺利避开,这种事在战火中看似小,实则救命。 所以当1947年孙殿英被俘后,按一般战俘处理本无可厚非,但刘伯承知道后,亲自交代手下,不能杀,要保护好。 理由很简单:这种人虽然过去做过不少错事,但关键时刻没落井下石,反而帮过我党一把。 而且孙殿英这些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调兵遣将的军阀,战斗力几乎为零,留下来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当然,军中也不是没人反对,毕竟孙殿英名声太差,盗墓一事全国皆知,很多人一提他就皱眉头。 可刘伯承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认为,战争不是只讲仇恨,也讲人情和策略。 孙殿英这一生,说起来挺复杂,他既是旧社会的缩影,也在某些节点上和新中国的历史擦肩而过。 他的名声,多半被那次盗墓事件毁得差不多了,可他和我党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小插曲,也确实存在。 刘伯承之所以会说“他对我们有恩”,不是出于感情用事,而是记得那些年风雨飘摇中,谁是敌,谁是友,谁曾伸出一只手。 战争时期的记忆,有时比书本还真实,很多事,当局者清楚,旁人未必知道。 刘伯承没有为孙殿英洗白,也没给他什么高帽子,只是给了他一个基本的评价。 而这个评价,恰恰说明了我党在处理旧人旧事时,有着不一样的胸怀和尺度。 大河网《解密豫北战役:解放汤阴城,活捉孙殿英》
陈毅对华野的威慑力:人虽在中野,一纸电报吓得陈参座发报道歉“七月二十五日凌晨两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