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半导体新节点动态
5nm对国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节点。 一方面代表着DUV时代的极致,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国内除光刻机以外,核心设备的能力已经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
半导体这个行业很有意思,一方面国外的月亮比较圆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在投资圈也比较普遍。国内很多时候都是在不断循环着一些事情,能在国内把一件事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要经历市场的淬炼,要经历残酷的竞争,还要经历外界的精神压力,能抗住所有压力最终把产品做出来并且做大的公司,那都是佼佼者。
Fab厂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也很残酷,谁能先量产更先进的制程,谁就能拿到最优质的客户订单和最大的利润。逻辑和存储都一样,先做出来的吃肉,剩下的喝汤。所以头部这几家Fab厂每天拼了命的只为一件事:突破、扩产。 技术一旦突破,就到了国内最擅长的扩产。
如果不是对面这些年大举进行半导体设备制裁,对于基建狂魔来说,国内怕是已经遍地Fab了。对于国内5nm的信息,网上非常少,而且假消息居多,所以普通人可以说完全不了解情况。大部分人都是跟着情绪在股市里面折腾,网上能曝光出来的消息,一般是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没办法尽数其中的细节,这里面包括国产光刻机的验证,包括各路国产设备的验证。明年的量产线里面,这些光刻机以外的设备都会悉数登场。
5nm的量产,可以释放一批7nm的产能出来给大芯片,把目前国内主要都是用12nm代工的这些大芯片制程往上提一大截。新手机的性能也会相比7nm得到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喜闻乐见。
海外的2nm以台积电为代表,2026年开始量产,这也是台积电首次使用GAAFET架构,取代FinFET,架构的升级对于性能提升和功耗优化都是非常明显的。
国内在GAA方面也在开发,当然从时间点上来看,国内还落后几年,但是这相比过去落后十年以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当一些人努力把差距从几十年缩短到几年,一方面付出的努力值得掌声,另一方面他们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
存储3D架构的进展国内甚至更快,相比海外把资源集中在使用EUV做平面极限提升,国内因为拿不到EUV,反而把更多资源投入到3D架构的研发,两长在3D方面的进展已经积累很深,海外几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在某些专利和技术方面,已经在时间点上处于落后。3D DRAM里面,光刻机不再是限制瓶颈,刻蚀+薄膜的支出占比会占到70%以上,这也是国内最擅长的设备环节。
2026年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