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6岁的于凤至不顾众人的反对,以每坪50美金的价格,买下美国一片荒地,面对外界的质疑,她置若罔闻,开始了一场未来的豪赌! 在华尔街,有人称她为“东方女股神”,凭借惊人的直觉和技巧在股市中几乎从未失手,但这样一个能精准预判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商业奇才,人生的终点,却只为一个男人的名字和一个空置的墓穴。 于凤至的商业天赋,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她的父亲于文斗就是一位富商,早就断言这个女儿有经商的本事。 于凤至从小就生活在商业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对经商之道有了一种独特的领悟,她的父亲于文斗早就断言,这个女儿将来定有经商的本事。事实也证明,于父确实眼光独到。 于凤至自小就聪慧过人,对数字极为敏感,而且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在别的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算账、管理生意,对商业的运作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1916年,19岁的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这场婚姻,一开始是张作霖出于各种考虑做主包办的。 张学良起初对这段婚姻并不十分满意,毕竟他是个追求自由、向往浪漫爱情的人,而于凤至比他大三岁,在他眼中,更像是一个姐姐。 但于凤至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她用自己的温柔、善良和智慧,慢慢打动了张学良,嫁入帅府后,于凤至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张作霖的姨太太多达五六个,可没有一个不喜欢于凤至的。 在张学良的事业上,她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每当张学良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时,都会和她商量,而她的建议,往往都能切中要害,被张学良采纳。 于凤至不仅在家庭和丈夫的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还心系社会,热心公益,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救国。 于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她创办了多所学校,包括同泽女子中学、同泽男子中学,还在家乡出资开办了新民小学。 据统计,她和张学良一起创办了128所新民小学,为无数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遇到水旱灾时,她总是积极发动官商捐款救灾,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然而,命运对于凤至来说,实在是太过残酷,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决定兵谏蒋介石。这一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却也让张学良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软禁,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于凤至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 此时的于凤至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经济来源,丈夫被软禁,失去了经济支持,而她在美国还要独自抚养孩子,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但于凤至没有被困难打倒,她出身商贾之家,又在东北大学学习过经济知识,于是决定投身股市,靠自己的能力赚钱。 初入股市,她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她不随波逐流,不跟风去买那些被大家追捧的热门牛股,而是另辟蹊径,专挑那些无人问津的冷门股。 她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些被市场冷落的股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她买入的股票常常在一段时间后大幅上涨,让她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经验的积累,她对股市的规则愈发熟悉,眼光也越来越独到,预测能力更是令人惊叹。 许多人开始关注她的投资动向,纷纷跟着她买股票,就这样,于凤至在股市中声名鹊起,逐渐成为了华尔街远近驰名的“东方女股神”。 从股市获利后,于凤至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开始涉足房地产领域。 除了投资房地产,于凤至还购置了许多房产用于出租,在她心里,始终盼望着有一天,张学良能够重获自由,来到美国和她团聚。 到了60年代,于凤至的资产已经达到了几百万美元,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富豪。《洛杉矶时报》甚至用整版篇幅来报道这位来自东方的“华尔街女股神”。 她的财富越来越多,但她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她努力赚钱的动力,就是希望有足够的资本为张学良的自由四处奔走、努力铺路,她一直在等待着张学良,坚信终有一天他们能够再次相见。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1964年,由于各种政治压力和复杂的原因,于凤至被迫与张学良离婚,当她接到这个消息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张学良的安全着想。她深爱着张学良,只要他能平安,自己做出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在离婚证书上签了字。 但即便如此,她对张学良的感情依然丝毫未减。她依然四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让张学良重获自由。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市病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东北第一夫人到华尔街股神,她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商业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用自己的深情和坚守,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篇章。
1973年,76岁的于凤至不顾众人的反对,以每坪50美金的价格,买下美国一片荒地
万事浮华
2025-09-22 11:4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