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有“普世价值”,孙玉良: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共鸣】我有一个想法,雷锋

孙王良评 2025-09-23 10:33:13

【雷锋精神有“普世价值”,孙玉良: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共鸣】

我有一个想法,雷锋精神拥有“普世价值”,而且未来的世界,就在不久的未来,人们都要拥有雷锋精神,才配生活在那个世界”。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长大的,我相信雷锋精神会跨越时空的限制,以其朴素的伟大触动人类心灵最深处对善的向往。雷锋精神并非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专属产物,她是人类共同伦理基因的灿烂显现,是一种被实践证明具有普遍感召力的价值理念。

我是精致利己主义的坚定反对者。利己主义的对立面,是利他主义,而雷锋精神的普世性就根植于其行为背后的人性基础——利他主义。雷锋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这些行为剥离特定时代的外衣后,显现的是人类文明长期珍视的美德。东方讲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西方倡导“爱人如己”;佛教崇尚慈悲,基督教践行奉献。雷锋精神与这些古老智慧遥相呼应,证明了一种超越文化藩篱的道德共识的存在。它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训诫,而是每个人通过努力皆可实践的平凡伟大。

当今世界被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所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无法依靠单个国家或群体,而需人类携手共进。雷锋精神中蕴含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集体责任感,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伦理基石。若每个人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人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人类终将陷入“互害悲剧”,最终导致灭亡。相反,若人们都能如雷锋般考虑他人与集体,则可构建共赢共享的未来。这种精神不是要求人们无条件自我牺牲,而是启迪一种新的生存智慧: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繁荣。

有人认为雷锋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难以适应强调个体价值的现代社会,我认为此乃极大的误解。现代性在解放个体的同时,并未消解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对联结与互助的内在需求。雷锋精神的当代意义,不在于机械模仿其具体行为,而在于传承其内核——对他人困境的深切共情与主动改善的实践勇气。这与现代社会公民精神高度契合,一个健康社会既需要制度保障个体权利,也需要道德激发公民责任。

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一个更加互联互通而又脆弱不安的世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颠覆性科技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孕育着伦理风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罗盘来指引方向。刘强东预言随着AI的出现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实现共产主义,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达会有“物质极大丰富”的那一天,但如何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呢?雷锋精神所代表的利他主义、责任感、勤俭与敬业,正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教导人们,科技进步若没有道德约束将是危险的繁荣,物质丰富若缺乏精神追求将是空虚的满足。

我们都应该庆幸雷锋精神诞生于中国,我相信它的光芒必如太阳一样是属于全世界的。雷锋精神终将向我们揭示:人类最美好的生活图景,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也不是冷漠疏离的自私自利社会,而是一个人们相互关心、彼此负责、共同成长的博爱命运共同体。当未来的人们回望这个时代,或会感叹:那些最早读懂雷锋的人,最早触摸到了人类的明天。

0 阅读:0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